第36章 老板來視察3(1 / 1)

就在朱明月忙著腳不沾地的同時,張小七也少見的忙碌起來。

朱明月對這個家裏來說,既是經濟的唯一來源,也是財富的把控者。張小七從來沒在錢上麵動過腦筋,一則對數字不敏感,沒有理財的潛質;二則性格懶散,又缺乏耐心,覺得管錢是一件很瑣碎的事情。

自從那天跟李木木吃完飯,張小七一覺醒來,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她覺得應該修正之前所下的決定,保持一個家的穩定,除了牢牢掌控人之外,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東西,既要管人,還要管錢,雙手都要抓,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李木木有一段話,還是給了她一些觸動,“失去青春的女人,最首要的問題就是經濟的獨立。有了錢就有了安全感;有了錢就不怕男人挑三揀四;有了錢在男人劈腿之前,先一腳蹬了他。不要鄙視錢,不要跟錢過不去,關鍵是要學習其中的門道,理財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張小七除去帶孩子做飯的時間,全部時間都用來學習理財。上網查資料、買書籍、參加QQ群、下載軟件。幾天下來也算小有所成,開始梳理一套自己的想法和心得。她認為作為一個家庭,從理財的角度來講應該注重三個方麵:

首先要從節流開始。

有一對夫妻每天早晨都喜歡喝咖啡,多年如一日保持著這個習慣。直到有一天,一位理財專家告訴他們,隻要他們每天少喝兩杯拿鐵,三十年可省七十萬元,他們驚呆了。

這個故事讓張小七很震撼,可以說是記憶深刻,因此她把節流放在理財的首位。每個家庭都有無意識花錢的小毛病,人們常常感歎不知道怎麼錢就沒了,每到月底看信用帳單時又追悔莫及,這裏麵就存在很多“非必要開銷”。節流是首要條件,也是一個阻止亂花錢的有效方法。但是如何做到節流,預防激情消費,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哪裏該花哪裏不該花,她找到了一個最好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記帳。

家庭理財的第二步,張小七認為是儲蓄。

她以前從來不知道,原來存錢是有很多竅門的,而且好好利用這些竅門,並做到合理布局,同樣的存款額就可增加近%的利潤,這一點讓張小七心動不已。尤其是十二張存單法,實用性很強。想想每月固定存入一筆錢,不算多,定存1500元省一省還是很容易辦到,設存期為定期一年,持續12個月,到第2年時,手上就會有12張存期為一年的定期存單。這個時候第1個月的存單已到期,就可以將其連本帶息取出,然後再加上這個月的固定存款1500元再存進去,如此循環。這種方法可比定存一年的利息多出近20%的利潤。

最後一步,就是做好家庭風險管理,堵好財務漏洞。

這一步的唯一目的,就是保障和預防,提前做好那種萬分之一概率的風險與應對措施。比如健康,還比如意外等,而朱明月作為家中的頂梁柱,更是不容閃失,所以意外和大病之類的保險就變得極其重要。而自己作為外來人口,在北京屬編外人員,任何福利都不能享受,尤其醫療方麵的保障更是為零,平時身體還好一旦生起大病,對這個家庭同樣也是一種災難,自然保險方麵的消費也是免不了的。

想到這,張小七已經蠢蠢欲動,恨不得馬上就能實施這套方法。

為了能一次性說服朱明月,她認認真真想了七八條的理由,自己又在心裏默記了三遍,自我感覺萬無一失,才安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