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兒童理財培訓2(1 / 2)

自從知道家裏經濟實際情況,張小七開始在柴米油鹽當中斤斤計較起來,不再由著自己的性子隨心所欲的花錢。去菜市場經常與小商販討價還價,去超市認真挑選性價比更高的商品,去網上參加各種團購活動。同時加強理財,每天堅持記帳,控製大項開銷,月頭做家庭財務預算,月底檢查超額數目。

她唯一後悔的是對理財的認識太晚,中國也沒有任何的教育機構進行這方麵的培訓。當她在網上看到國外的理財專家針對兒童的培養計劃時,不禁眼前一亮,立即決定自己作為兒子的第一任理財老師,言傳身教。

張小七充分發揮了中國典型的拿來主義精神,把網上資料搜羅了一個遍,然後針對朱七七做了一個長達十年的理財培訓計劃,總共分為三個階段:

7-10,教會他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念,以及學習各種經濟、財務方麵的名詞。

10-15歲,為他開設活期帳戶,讓他學習銀行是幹什麼,學習支出和收入的概念,學習製定消費計劃;

15-18歲,區分“需要”和“想要”,養成儲蓄習慣,了解股票、基金、黃金買賣等理念。學習投資,錢生錢的操作手法。

為了幫助兒子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張小七特意從網上購買了三本專業兒童理財暢銷書,《小狗錢錢》。這套童話故事書籍就是講述一隻會說話的小狗,教會一個11歲的小女孩,如何跟金錢打交道的故事。

當快遞員送來三本漫畫書,看完故事介紹時,她又有些後悔了,這個童話故事裏講了很多關於金錢的理念,比如“沒有錢就難辦的事”、“要成為富翁的理由”、“賺錢和理財的區別”、“如何讓錢生錢”、“如何養一隻會下金蛋的鵝”等等。

教一個才幾歲的孩子對錢感興趣,這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會不會對錢看得太重?甚至兒子長大之後會不會唯利是圖,六親不認?

張小七的種種擔心被朱明月一票否決,他堅持一個觀點,“為了活得有尊嚴,活得像一個人,必須盡早實現財務自由。財務自由的真實含義不是錢的自由,而是人的自由。”他不希望兒子長大成人之後,還像自己一樣如此辛苦日日勞作,卻看不到未來和希望。

自那以後,朱七七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多了兩件事。

一件就是爸爸提倡的“績效考核”,算算當天賺錢的分數和金錢。

另一件就是聽媽媽講《小狗錢錢》的故事,開始人生當中第一堂理財課。

張小七沒想到,小家夥對《小狗錢錢》這套漫畫書這麼感興趣,每天晚上甚至為了聽故事,早早自已爬上床等著。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好問,任何問題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一直追問到大人煩不甚煩。

這不,朱七七找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媽媽,吉婭為什麼有兩個爸爸?”

“因為她有一個窮爸爸和一個富爸爸。”

“什麼是窮爸爸,什麼是富爸爸?”

張小七突然發現,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低著頭心裏默默想著如何組織語言。

小家夥烏黑的雙眼滑溜溜的轉了一圈,見媽媽為難的樣子,臉上不免露出一絲得意,“我知道回答。賺不到錢的就是窮爸爸,賺很多很多錢的就是富爸爸,對不對?”

張小七看著兒子天真的笑臉和無邪的眼睛,一時之間不知道該點頭還是搖頭?這種金錢的教育會不會把幼小的孩子引入一個誤區,使他簡單地認為“窮”就代表“醜惡和錯誤”,“富”就代表“美好和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