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兒童理財培訓3(1 / 1)

朱七七在這種教育方式之下,學習了兩個多月,改變很大進步也很大。

比如,做好爸爸“績效考核”上麵列出的每一件事。

寫作業不用大人催,自己起床刷牙洗臉,晚上主動上床睡覺,還會幫忙掃地,倒垃圾,拿牛奶,甚至自己穿衣疊被,也不再哭鼻子和亂發脾氣。

比如,花錢開始知道節省。

去到超市看到好東西不再嚷著哭著要買,懂得比較價格,甚至還會自己算帳存錢,小家夥特意去買了一個儲蓄罐,把每天賺來的錢都放進去,而且鑰匙一定要放在自己口袋。

再比如,知道怎麼賺錢了。

為了能像11歲的吉婭一樣養一隻會下金蛋的鵝,朱七七把自己3100元的壓歲錢都交給媽媽存到銀行,五年定期,並要求以後每年的壓歲錢都存銀行,養一堆會下金蛋的鵝。

最重要的是,知道了金錢和夢想之間的關係。

小家夥在媽媽的幫助下,自己列了幾個想要實現的夢想,一邊通過自己慢慢存錢達到目標,另一邊通過寫成功日記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夫妻倆對兒子的這種變化結果,滿意得不得了,這是倆人在孩子教育問題上,難得達成共識的一件事。

可惜好景不長,很快又有一個新的難題擺在了年輕夫婦麵前。

朱七七很快滿七歲,這也意味著他的幼兒園生涯即將結束。如何上小學?在哪裏上?選什麼樣的學校?這些問題實際辦起來,可不是兩三句就能解決。

朱明月希望在北京市內找到一個師資力量強,升初中順利的好學校。校風,教學質量,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學習的導向等等……這個都得靠學校靠老師的培養和教導,名校裏好老師非常多,而且有一套成熟的教學經驗,更容易成功。自己的孩子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

張小七有著自己的堅持,她已經規劃好,等到兒子讀完高中就送他出國念書,因為花費巨大,所以現階段最應該的是存錢而不是花錢,至於小學和中學在哪裏上根本不重要,為了省錢,她都已經計劃好,兒子一上小學,除了他自己感興趣的補習班之外,其他統統都停掉,隻保留英語。

這是夫妻倆生活中麵臨的第二個重大分歧。

上一次分歧點糾結在住郊區還是市區?最終以朱明月的意見為主。

這一次的爭論結果,曆史再一次重演。

看到朱明月一門心思找學校,張小七不敢直言反對,但暗地裏也有些不爽。朱明月沒有查察到妻子這種微妙的變化,畢竟兩人相處這麼多年,每次有不同意見,都是妻子讓著自己,很少有怨言。

他發愁的是另外一件事。

夫妻倆都不是北京本地人,雖然自己在北京有房有車,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每年為這個城市交稅好幾萬,多年來總共交了上百萬的稅,但這些統統都沒有用,唯一能證明他們身份的隻有一樣東西,薄薄的幾張紙,那就是戶口。而北京作為首都,對戶口管理一直都是全中國最嚴格的城市,從來不肯放鬆一絲一毫。

沒有本地戶口,想上一所好學校,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即使你在這座城市呆了十多年,

即使你的房子屬於片區內。、

即使你的小區就在學校隔壁,

即使你的孩子在入學考試時得了100分,

家長們換來的通常隻有冷漠的一句話:“我們這裏不招外地戶口。

然後這些北漂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的孩子高高興興地上學,而自己站在學校門口肝腸寸斷,心急如焚。這個時候,隻有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關係。所以,朱明月動用一切力量,尋找擁有這種關係的中間人。別說,沒過多長時間,還真讓他給找著了。一位設計師朋友介紹的一哥們,他哥在區教育局有很深的背景。幾頓飯下來,1萬多元的紅包送出去,在焦急等待中,終於得到了一句肯定回話。

“準備好錢,等通知就好。”

消息傳來,朱明月心裏五味摻雜,既高興又難過。

高興的是兒子讀書的大事有著落了,忐忑不安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來,學校是北京排名前列的好小學,離家又近,以後接送也很方便。難過的事,這個學校光讚助費就得小20萬,再加上幾個關係人的好處費,加起來估計得衝到30萬了。

這個數字,比朱明月父母一生省心儉用的積蓄還要多,也頂得上他小舅在三線城市買的一棟商品房,然而現在僅僅隻是兒子上小學的第一筆費用。朱明月有點擔心,兒子這漫長的十幾年的教育時間,還得再掏多少?自己賺錢的速度能不能趕上教育增加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