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要做的,是一款單機遊戲。
虛擬現實遊戲,自然也是可以做成單機遊戲的。
畢竟聯網遊戲需要考慮的事情很多,男女玩家的性騷擾問題,口頭猥褻,動作猥褻問題,互相謾罵問題,社交網絡複雜化問題……
這些問題解決起來都十分麻煩,畢竟你可以屏蔽髒話,但各種下流的手勢卻很難屏蔽。
至少在一開始的時候,李昂還是希望虛擬現實設備能夠平穩開售,盡量減少波折,不去觸碰這些問題,以免產生一些道德,倫理,法律方麵的問題,橫生枝節。
所以,穩妥起見,還是做隻能玩家一個人玩的單機遊戲比較好。
李昂為這第一款虛擬現實單機遊戲選擇的,是一個雖然眾,但非常適合虛擬現實技術的一個遊戲類別。
那便是模擬生存類遊戲。
而這第一款遊戲的名字叫做:《一個人的孤島》。
聽名字大家就能差不多明白這款遊戲的內容。
很簡單,就是玩家由於某些原因,被困在一個四麵環海,荒無一人,沒有出路的島上,然後想辦法獨自生存下去的一個題材。
這是經常被做成模擬生存類遊戲的一個題材,著名的有《孤·島》係列,《荒島·求生》,《孤島·漂流記》,《神秘·島》等等。
這也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題材,比如西方名著中的《魯賓遜漂流記》,東方名著中的《鏡花緣》,以及一係列的以這個題材為背景的影視劇,比如《迷·失》係列。
這種遊戲的玩法也很簡單,幾乎沒有上手壓力,就是想辦法活下去罷了,尋找食物,尋找水源,製作工具,建立住所,乃至於探查全島,種植作物,飼養牲畜等等。
隻要是在現實裏能夠做到的事情,在遊戲裏也能夠做到。
當然,處於現代化社會的人大多都是沒有什麼野外生存經驗的,真要把他們丟島上,他們未必能活下去。
所以遊戲也分成兩個模式,一個是“休閑模式”,一個是“求生模式”。
休閑模式下,人物將不會感到饑餓,也不會感到疲憊,不懼冷熱,可以肆意的浪,怎麼浪都行。
而求生模式下,就和現實差不多了,會饑餓,會口渴,會感到疲憊,會感到冷熱影響,除了對痛覺等一些極端感覺的保護措施之外,和真的被丟到一個孤島上差不太多。
這樣的遊戲自然也沒什麼新手教程,想幹什麼幹什麼,不想玩的太累,也可以開休閑模式,隻當是來度假的。
畢竟雖去一趟海邊旅個遊花銷也不算大,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都有空去一個足夠優質的海島,度過一個美好的假期的。
有一個虛擬現實頭盔在手,每晚都能度假放鬆,豈不是很爽?
李昂所選定的島沒有其他人,也沒有能對人類造成傷害的大型猛獸或者毒蟲蛇蠍,風景自然也是頂尖,絲毫不比牛爾代夫,巴米島,冬威夷等著名海濱度假勝地差。
這樣的遊戲自然玩起來是沒有多少壓力的,也不怕有其他人打擾自己,一晚上過後,也可以隨時放下,投入緊張的學習工作中,沒有絲毫的心裏負擔。
況且,這款遊戲也不包含任何血腥,暴力,或者色清元素,同樣也不至於讓人沉迷,自然也就不用擔心各大沙比媒體找尋借口口誅筆伐,什麼“救救孩子”之類的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