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國際機場,一架商飛919大飛機拔地而起,直衝雲霄,向北飛去。
這是李昂第一次坐飛機,稍稍有些緊張。
他並不習喜歡想現在這樣,將生命操持在別人手上,雖然在上飛機之前他已經讓質子電腦將整架飛機都檢查了一遍,其他乘客也都調查了了個底朝。但這畢竟是萬米高空,萬一有什麼飛鳥撞進發動機裏麵,人工智能再神奇,質子電腦再多,也派不上什麼用場,該噶屁還是得噶屁。
李昂去首都聖京當然不是為了別的,是為了和國家尋求合作,為虛擬現實設備上市鋪路。
畢竟無論怎麼想,即便在技術上做了一些遮掩,但一旦頭盔上市,虛擬現實遊戲暴露,還是免不了受到國家關注的。
與其到時候明裏暗裏的對抗,不如現在就自己上門,搶先達成合作。
而且,華國政府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合作對象,不提愛國主義情懷,華國政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優秀的國家政府,沒有之一的那種。
畢竟政府也是由一個個體組成的,你不能強求裏麵每個人都是聖人,犯些錯誤那是免不了的。但相比較其他國家而言,像華國這樣敢把各種大實話都寫在初高中政治課本中,將各種屠龍術的清清楚楚的,一個都沒有。
就從扶桑動漫中那一個個奴性深重的主角,歐羅巴聯盟選舉中那充斥著的政治獻金就可以看出,那所謂的君主立憲,民主自由都是些什麼狗屁玩意。
相比較米利堅所謂的三權分立,華國政府起碼要好上一億多倍!可信任度更是差地別。
所以,李昂還是很希望能夠和國家合作,盡可能的讓華國更加強大的。
對於合作,李昂自然也是有所準備的,在他托運的行李中,有著十個特殊版本的“紅星牌好夢頭盔”,這十個頭盔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科研型,一種軍事型。
首先是科研型,在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中,對科研的應用必定是重中之重。
科研型的頭盔分成兩個組件,一個是頭盔,一個是一個特製的方形手電筒。
這個手電筒除了外形奇特一點,是長方體的之外,本質上和普通手電筒沒什麼兩樣,但它的功能卻不簡單,打開後會照射出方形的光柱,隻要是被這個光柱的照射到的東西,就可以直接被添加進虛擬現實頭盔中的科研空間。
而科研空間是非常空曠的,幾乎空無一物,但使用者可以通過專門的全息控製麵板,來控製一定範圍內的時間空間屬性,時間上的慢放,快進,停頓等等,空間上的真空,無塵,失重,高溫,切割等等。
而被掃描進來的東西,也可以通過控製麵板讓它們出現在科研空間中,數量不限。
要知道,目前頂尖的實驗儀器都是非常昂貴的,動輒幾千萬上億米金,甚至做一次實驗,就要花掉幾十萬米金,而且一些高尖端儀器很可能整個華國就這麼一件,各地的研究所都搶著要用,排隊能排好幾年。
而像是一些實驗的試劑,催化劑,貴一點的一支就要上千米金,一場實驗下來要用幾十乃至上百支,簡直花錢如流水。
這也是為什麼科研被稱為吞金獸,動輒需要投資上億資金的原因。
但有了科研型虛擬現實頭盔就不一樣了,隻要把那些儀器掃描好,帶上頭盔,在科研空間中,人人都能隨時隨地使用這些高精端儀器,各種試劑消耗品更是不限量,想用多少用多少。
還有一些耗時極長的實驗,比如生物上的一項細菌培植實驗,需要在濕熱狀態下花四十五才能培植好,期間各種溫度,濕度調節更是一絲都不能差,稍有差池,可能一箱子的培養皿都要報廢。
而在科研空間中就不一樣了,用控製麵板調節好濕熱空間環境,將細菌培養皿放進去,再調整一下時間,四十五一秒結束,細菌就培植好了。
還有些特殊環境,無塵實驗室,真空製作器,失重模擬器,現實中很難模擬的百分百完美,給實驗帶來一定的誤差與不穩定性,而在科研空間中,就沒有這樣的顧慮了。
甚至科研空間中還能製造出現實中無法模擬的特殊的環境,比如絕對零度環境,比如海洋最深處的極壓環境,比如原子彈爆炸中心的超輻射環境等等。
還有最最重要的安全問題,科研從來是件危險的事情,尤其是軍事方麵的科研,各種各樣的意外有有可能發生,感染,灼傷,凍傷,高溫,輻射,就像當初那個著名的雙手掰開核彈的故事,在科研過程中,因為意外而死,獻身科學的研究者自古以來就不在少數。
有了科研空間當然就不一樣了,使用者在空間中隻是虛擬形象,再加上足夠的痛覺保護措施,哪怕發生再大的意外都不怕。
而且,這還大大了減少了原本研究者用來做防護措施的時間,他們可以不用去進行除塵工作,不用穿戴臃腫的防化服,不用借助專門的機械手臂艱難進行實驗,直接上手,簡單方便。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了科研型的虛擬現實頭盔,虛擬現實技術對國家的新引力將不再那麼大了,畢竟去掌控一門自己不了解內情的技術,又哪裏比得上自己研究出更多知根知底的技術呢?
另一款是軍事型虛擬現實頭盔。
軍事型,顧名思義,當然是用來輔助軍事的,這也是正常虛擬現實技術誕生後,會獲得應用的最大的一個項目。
軍事上的應用有很多,比如全擬真的軍事演習,新武器的實戰測試,軍事計劃的製定,軍事戰略的模擬推導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功能,便是軍事演習。
當然,現在世界各國都是有軍事演習項目的,比如華國,就有大名鼎鼎的朱月和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