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把工作當作自己樂趣的一部分,並享受著工作所帶給我的快樂。我對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今天上班了,明天還得上,這是職業;今天上班了,明天還想上,這是事業。剛開始都是職業的狀態,但從你把上班當成事業的那天起,也就是你職場向上的時候了。
在即將離開微軟的消息傳出之後,我受到了來自各行各業、四麵八方的關注和邀請。世界500強的跨國企業中也有五六家通過不同方式向我發出了希望我加盟的意向。這看上去的確很誘惑人,但是我還是拒絕了。我覺得作為職業經理人,不應該隻是為了金錢而去跳槽,跳槽要有規劃。
其實,當時我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去外企,這是個很簡單、很容易,也很順理成章的選擇。那時候已經有好幾家獵頭公司來找我,也將一些很有誘惑力的機會呈現給我,問我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
如果是平跳,那麼我的職業生涯發展基本是在走下坡路,因為那時候我還很年輕,我應該往更高的地方跳。而我在微軟工作了十年,已經做到了世界上最成功、最好的公司的中國區總裁,我不覺得還會有哪家外企能夠對我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可以說我在外企已經基本上做到了頂峰。
所以當時我麵臨一個很尷尬的處境——對我來說在外企裏已經沒有更高的位置了,我不能跳槽到其他外企,因為這樣對我毫無意義。
另一個選擇是換一個平台來挑戰自己。既然絕對不能去外企,那換一個平台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在兩個不同的平台之間是無法進行比較的,而且還有可能會遇到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我心裏已經作好了自己的打算,所以雖然在麵對那些外企的邀請電話以及更好的待遇和職位的時候,大家都勸我做一個順理成章、沒有風險的選擇,但我還是不為所動。
跳槽“潛規則”之二:狀態好時,才能跳得漂亮
不管在什麼公司,在你做得不開心或是感覺不好的時候,都不是跳槽的最好時機。因為此時的跳槽,隻是你為了逃離現狀而匆忙作出的選擇。
要跳槽,就要在自己的職業生涯處在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狀態時再跳。因為跳槽的定律是要往高跳,隻有在狀態好和準備好時,才能跳得更高。狀態不好時,往往是工作環境不好、待遇不佳,在公司的地位也可能不高,心態也難以調整到最好,就很難跳得漂亮。
隻有在事業處於相對讓人滿意的狀態時,你才能得到相對更好的機會,這是我所認為的最基本的跳槽前提。
2003年11月,我還在微軟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參加了“中國IT十大領軍人物”的頒獎典禮,並和周鴻禕座位相鄰。當時周鴻禕剛把3721賣給了雅虎,被任命為雅虎中國區總裁。我們在閑聊的時候,他聽說我很看好互聯網的未來,對互聯網企業也十分感興趣,於是對我說:“我根本不適合在雅虎做,雅虎就應該請像你這樣的職業經理人來做。”
雖然當時的雅虎已經是互聯網公司的絕對領導者之一,但雅虎再優秀也是難以超越微軟的。像這樣的機會有很多,但是我自己清楚,外企已經不是我的選擇了,我需要選一個未來。
於是我有了去國內企業嚐試的想法。在當時的中國企業當中,我第一個想到的是聯想公司,而且我和聯想董事長柳傳誌彼此間也很熟悉,因為微軟和聯想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他是業界的前輩,所以我想聽聽他的想法,更想看看在聯想是否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
第一次給柳傳誌留下好印象
第一次給柳傳誌留下好印象是在聯想二十周年慶典的會議上。會議在聯想總部召開,現場來了很多聯想的領導和合作夥伴。作為微軟(中國)總裁,我也應邀參加了這次會議,並且在會上發表了演講。
一整天的會議下來,大家都已經有點疲憊了,到後來很多人都在會場外聊天。我是被安排在最後一個發表演講的,然後再由柳傳誌總結發言。我演講的時候很投入,很有感染力,很多離開的人都被吸引並回到了會場,整個會場又有了一種熱鬧的感覺。最後的結尾也很成功,柳傳誌講得非常好。慶典圓滿結束之後,柳傳誌還特意走過來感謝了我。
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於是我讓秘書通過柳傳誌的助理告訴柳總:我想進行一個私人性質的交流。他馬上答複了我,表示非常歡迎我來交流,並馬上安排在第二天進行會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