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諸葛亮五丈原歸天(2 / 3)

早有人將蜀兵撤退的消息告訴司馬懿,司馬懿又派人打探虛實,果然鹵城內外沒有了蜀兵。司馬懿笑著對眾將說:“蜀兵已退,誰敢去追擊?”部將都說願意前往,隻有張郃沉默不語。司馬懿看著張郃說:“將軍莫非不想去追?”張郃答道:“兵法上說‘歸軍勿追’。”司馬懿輕蔑地說:“你這叫前勇後怯。”這句話激怒了張郃,他說道:“我身經百戰,從來不甘落後。該追就追,怎麼會膽怯?”司馬懿又說:“你做前鋒,我為後應,隻要將士多,不怕諸葛亮有詭計。”說完就令一萬個騎兵跟隨張郃先行,自己率領三萬人馬後進。張郃追擊蜀兵,魏延調頭與他作戰,大約打了幾十個回合,魏延慢慢退下。張郃步步緊逼,魏延又回頭打了幾次。後來見張郃後麵塵頭大起,料知有魏兵跟來,魏延索性領兵快跑,甚至丟盔棄甲。張郃自恃後麵有人接應,放心再追。魏延跑進狹窄的木門道,製造出人馬忙亂的假象,引誘張郃追趕。張郃隻顧追趕,不知不覺進入包圍,隻聽一聲炮響,萬箭齊下,可憐張郃來不及回頭,已被箭射中右膝,落馬而死。進入木門道的魏兵,全部被射死,隻有後隊倉皇逃回,又被蜀兵追殺一陣。幸虧司馬懿趕到,領兵截住蜀兵,敗兵才得以逃脫。蜀兵如狼似虎,銳不可當,司馬懿自知難以抵擋,轉身退去,喪失了一千多人。魏延遵照諸葛亮的命令,不再窮追,收兵回去。

諸葛亮早已進入漢中,與李平相見。李平是誰呢?他就是中都護李嚴,李嚴改名李平。諸葛亮把他調入漢中,讓他運輸糧草。夏天多雨,李平擔心糧草不能及時到達,於是勸諸葛亮撤軍。諸葛亮回來後,李平找不出撤軍的理由,滿口支支吾吾,反而想將責任歸咎於狐忠、成藩。諸葛亮不屑與他爭辯,進入成都,當麵奏明後主。後主剛收到李平的書信,信中說諸葛亮擅自退兵。諸葛亮於是把李平給自己的書信呈上,並彈劾李平居心不良。後主看完後,將李平貶為庶人,令他遷居梓潼。不過,仍令李平的兒子李豐為中郎將。司馬懿返回長安後,不敢再攻打蜀國,隻是令眾將嚴守要地。

曹叡即位以後,繼承父親的遺誌,重用異姓,不信任宗族裏的人。任城王曹彰在曹丕黃初二年去世,隻有甄城王曹植還活著。曹植先被封到雍邱,後來改到浚儀,因此心裏很不高興。有一次,曹植進宮,見到甄夫人的遺物,不免觸動舊情,格外悲傷,後來寫成《感甄賦》,如訴如泣。曹叡繼位時,雖然已追諡生母甄夫人為文昭皇後,但對於甄夫人冤死的情形,並不知情。相傳甄夫人死後,沒有棺殮,甚至披頭散發,嘴巴被糠塞住。這都是郭皇後暗中安排,曹叡自然無從得知。曹叡雖然由郭皇後撫養,但因為有李貴人受曹丕的囑托,暗中監護,所以曹叡才得以安然無恙,順利繼位。哪知天下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郭皇後害死甄夫人的種種情形,卻被曹植獲悉。

太和四年,太皇太後卞氏病死,曹植回都城奔喪,乘機向曹叡講述甄夫人慘死的情形。曹叡半信半疑,秘密詢問李貴人,才知道曹植所言不假,因此心中異常悲憤。曹叡令甄夫人的侄子甄象兼任太尉,拿著符節到鄴城,改葬甄夫人,稱甄夫人的墓地為朝陽陵,並改封曹植為陳王。曹植雖然被加封,仍沒有受到重用,到封地以後,不久得病去世,諡號為思王。曹叡搜尋曹植的著作,將《感甄賦》改名為《洛神賦》。

曹叡曾立毛氏為皇後,後來又見河西太族郭氏美麗無雙,就把她封為夫人。郭氏在後宮比毛皇後更得寵。郭氏生下一個女兒,名叫曹淑,剛出生幾個月就夭折了。曹叡異常心痛,恰逢甄太後的侄孫甄黃幼年喪命,曹叡於是將甄黃與自己的女兒合葬,將他二人婚配,並追封甄黃為侯,令朝臣服喪。司空陳群、少府楊阜聯名勸阻,都不見聽從。不久,曹叡與郭夫人一起到摩陂,特建築景福殿、承光殿作為行宮。當時,有人說摩陂井中出現青龍,曹叡便帶領郭夫人前去觀看。井中果然隱隱有鱗片,曹叡於是稱摩陂為龍陂,改太和七年為青龍元年。後來,曹叡又想入非非,下令把郭夫人的堂弟郭悳過繼給甄黃,承襲曹淑的封爵。曹淑是平原懿公主,郭悳因此襲封平原侯。曹叡常到郭太後那裏詢問甄太後的死因,郭太後氣憤地說:“先帝將他賜死,與我有什麼關係?況且你身為人子,何必苦苦追問父親的過錯呢?”曹叡更加氣憤,有意壓製郭太後,郭太後有口難言,最後鬱鬱而終。

不久,山陽公病逝,曹叡服喪致哀,仍用天子的禮儀將他安葬,追諡他為孝獻皇帝,墓號禪陵。東漢從光武帝到獻帝,曆經八代,有十二位君主,共二百九十六年。獻帝在位三十一年,退位十四年後去世,享年五十四歲。曹叡令他的孫子劉康承襲山陽公。又傳了兩代,晉懷帝永嘉年間,山陽公劉秋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