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大戰公孫淵(3 / 3)

誰知公孫淵十分貪心,又想背叛魏國。幽州刺史毋丘儉帶著詔書讓公孫淵入朝,公孫淵竟發兵攻打毋丘儉。毋丘儉寡不敵眾,退回幽州。公孫淵自稱燕王,多次侵犯魏國邊境。毋丘儉上疏請求支援。太尉司馬懿為了討伐公孫淵一事,奉詔進入都城,拜見曹叡。曹叡問他如何作戰,司馬懿說要四萬兵馬就能將他打敗。曹叡問:“你料想公孫淵會采取什麼行動?”司馬懿回答:“公孫淵如果棄城逃走,就是上計;占據遼東,抵抗大軍,是中計;堅守襄平,便是下計,必會被我擒住。”曹叡又問:“你認為公孫淵會采取哪一條計策?”司馬懿說公孫淵隻是狡詐,不懂用兵,定會采用下計。曹叡問大軍往返需要多長時間,司馬懿說去需要一百天,攻城需要一百天,返回需要一百天,中間還需要休息六十天,大約要用一年時間。曹叡聽到此話,心中歡喜,便讓司馬懿帶兵前去。

公孫淵聽說司馬懿出兵討伐,倒也驚心,派人向吳國稱臣,乞求支援。孫權聽從謀臣羊衜等人的計策,決定表麵上發兵支援,暗中乘機攻打。那時司馬懿率兵直指遼東,公孫淵令部將卑衍、楊祚分別率領幾萬人屯兵遼隧,堵住司馬懿。司馬懿令胡遵為先鋒,領兵挑戰。公孫淵令楊衍把守營寨,自己出去交戰,被胡遵殺退,從此堅守不出。司馬懿笑著對眾將說:“公孫淵不與我作戰,是想等我們沒有了軍糧,自己退回。我豈會讓他如意?他的士兵多在這裏,老巢必定空虛,我們不如進攻襄平,一舉將他打敗。”司馬懿令部下舉著旗幟,假裝南行。卑衍等人全部向南追去。司馬懿卻悄悄渡過濟水,向北直奔襄平。卑衍等人察覺後,調頭向北,卻被司馬懿的伏兵殺得七零八落,逃往首山。司馬懿的部下緊追不舍,卑衍戰死,楊祚投降,司馬懿順利圍攻襄平。公孫淵接連戰敗,退回城中。

當時,秋雨連綿,遼水暴漲,地上水深三尺,司馬懿的部下行動不便,都想將營寨遷移。司馬懿下令軍中,敢說遷移者,立斬不赦。都督令史張靜進帳請求,被司馬懿斬首,其他將士都不敢再提此事。城中的士兵見司馬懿的營寨被水淹沒,心中歡喜,趁機出外打柴割草,牧牛放馬。陳珪請求出兵截殺,司馬懿卻不肯聽從。陳珪不解地問:“太尉以前進攻上庸時,日夜兼程,所以能斬殺孟達。如今遠道而來,反而按兵不動,究竟是什麼用意?”司馬懿笑著說:“孟達士兵少糧食多,我軍糧食少士兵多,如果不出其不意,怎能取勝呢?如今敵軍兵多,我軍兵少,敵兵饑餓,我軍糧草充足,何必急著攻打?現在應任由他發生內亂,然後再領兵攻打,定能一舉將他們殲滅。如果掠奪他們的牛馬,就是讓他們向遠處逃跑,這樣反而不妙。”陳珪聽了,佩服不已。

不久,天氣轉晴,司馬懿分兵圍攻襄平,守兵死傷無數,並且城中因缺少糧食,無法支撐,隻得派人求和。司馬懿將來使殺掉,傳令讓公孫淵親自到營中投降。公孫淵無奈,又讓親信衛演前去乞降,表示願意送兒子做人質。司馬懿憤然道:“兩軍作戰,能戰就戰,不能戰就堅守,不能堅守就逃走,不能逃走就投降,不能投降就死,何必送兒子做人質?”說完將衛演遣回。

當晚流星劃過天空,長達數十丈,從首山東北墜落在襄平城東南,公孫淵等人都很驚慌。恰好衛演返回,稟報說司馬懿不接受投降,公孫淵隻好帶著兒子公孫修等人從南門逃走。司馬懿早有防備,提前讓先鋒胡遵屯兵梁水,等到公孫淵父子逃出,立即將他們擒獲。司馬懿又攻入城中,抓獲公孫淵的族人及將士七千多人。司馬懿下令將這些人全部斬首,並把公孫淵的人頭送到洛陽。公孫淵的叔叔公孫恭被公孫淵囚禁,司馬懿將他釋放,總算為公孫家保留下一線血脈。此外又下令凡中原人流落到遼東的,全部準許他們回鄉。遼東就此平定,司馬懿班師回朝。司馬懿在途中接到聖旨,令他回去鎮守長安。走到河內時,朝中卻派人前來,叫他速速趕往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