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荒淫無度,釀成重病,年僅三十五歲已經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他冊立郭夫人為皇後,命燕王曹宇為大將軍。曹宇是曹操的兒子,與曹叡關係很好,所以曹叡想向他托付後事。又命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人與燕王一同輔政。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想總攬大權,不願讓燕王輔政,時常想著進獻讒言,卻苦於沒有機會。不久,曹叡接到司馬懿的奏折,燕王曹宇便向曹叡請旨,令司馬懿仍回去鎮守長安。曹叡已不能處理國事,就讓燕王代為裁決。一天夜裏,曹叡氣喘籲籲,曹宇擔心發生變故,親自去召曹肇等商議大事。隻有曹爽在曹叡旁邊,沒有退下。劉放、孫資急忙哭著上奏:“陛下如有不測,將把後事托付何人呢?”曹叡淒慘地說:“你們不知道朕已托付燕王了嗎?”劉放、孫申說道:“先帝曾留下遺詔,藩王不能輔政。並且陛下正在生病,曹肇、秦朗等借口到宮中探望,調戲宮人,燕王並不加以管束,反而在宮外擁兵,不讓我們上奏,這與古時候的趙高有什麼不同?況且太子年幼,不能親政,外麵又有強敵,恐怕國家將從此多事了。臣身受恩寵,不忍坐視不理,所以才冒死告訴陛下。”曹叡十分惱怒,急忙問劉放:“你認為誰可以擔當大任?”劉放見曹爽在旁邊,就說應該讓曹爽接替曹宇。孫資也讚同。曹叡問曹爽:“你認為自己能擔此重任嗎?”曹爽汗流浹背,好久才說出一句話:“臣……臣願意誓死效忠社稷。”劉放、孫資接著說:“太尉司馬懿才智過人,可以處理政事。”曹叡點頭,劉放便想請旨召司馬懿入都。
這時,曹肇走了進來,劉放、孫資連忙避到殿外。曹叡對曹肇談起召回司馬懿的事情,曹肇哭著勸諫,並引用董卓的事情勸誡。曹叡又有些動搖,不願再召司馬懿。曹肇退下後,劉放、孫資又走進來,說曹肇有二心。曹叡覺得有道理,再次依從劉放。劉放說:“請陛下親自寫下詔書。”曹叡感歎道:“我病情嚴重,不能拿筆。”劉放就握住曹叡的手,寫下詔書。劉放退出去以後,傳令說:“皇帝已下詔罷免燕王,燕王等人不得再留在宮中探病。”燕王曹宇性情溫和,立即離去,夏侯獻、曹肇、秦朗三人也無計可施。劉放令內使辟邪召回司馬懿,司馬懿見前後詔令不同,料知宮中有變故發生,連夜趕到洛陽,入宮求見。曹叡握著司馬懿的手說:“朕之所以不死,就是為了等你前來。今天把後事托付給你,我死也無憾了。”司馬懿連連點頭。曹叡又召進齊、秦二王與司馬懿相見,並指著齊王曹芳對司馬懿說:“這就是儲君,請你仔細看看,不要記錯!”司馬懿哭著說:“陛下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輔佐。”曹叡欣慰地說:“這就好,希望你與曹爽共同輔佐儲君。”於是立曹芳為皇太子,曹爽為大將軍,司馬懿仍為太尉,輔佐東宮。
過了一夜,曹叡駕崩,曹爽、司馬懿讓太子曹芳即位。曹芳年僅八歲,有人說他是任城王曹楷的兒子。曹芳尊皇後郭氏為皇太後,追諡曹叡為明皇帝,將曹叡安葬在高平陵。曹爽、司馬懿各帶領三千人,二人權勢相當。曹爽年紀尚輕,資望較淺,常把司馬懿當作父親看待,遇到事情就向他請教,司馬懿也假意謙讓,所以二人相安無事。
當時東平人畢軌,南陽人何晏、鄧揚、李勝,沛人丁謐,都很有才。曹叡在位時,曾說他們浮躁,沒有加以重用,可曹爽卻把他們視為腹心。何晏等人為曹爽出謀劃策:“國家大權,不能輕易交給異姓。如今應告訴天子,加封司馬懿為太傅,表麵上加以重用,實際上是有所防備。此後尚書奏事,須先稟明大將軍,免得被司馬懿牽製,這樣大權就不會落入別人手中了。”曹爽聽後,便推薦司馬懿為太傅,並且舉薦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然後又令吏部尚書盧毓為仆射,讓何晏接任吏部尚書,提升鄧揚、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李勝為河南尹。黃門侍郎傅嘏私下對曹爽的弟弟曹羲說:“何晏貪圖名利,將來必定會蠱惑大將軍,希望你轉告大將軍,不要把重任交給何晏。”曹羲將傅嘏的話告訴曹爽,曹爽正重用何晏,怎肯相信傅嘏?反說傅嘏從中誣陷,把他罷免,後來,令盧毓為廷尉,不久又將他罷官。眾人都為盧毓喊冤,曹爽於是重新任用盧毓為光祿勳。大將軍長史孫禮剛直不阿,被何晏等人嫉恨,令他出去做揚州刺史。司馬懿冷眼旁觀,早已瞧透內情,隻因曹爽對他還算客氣,就暫時與曹爽周旋,沒有加以幹涉。第二年,魏國改元正始,提升中書監劉放為左光祿大夫,中書令孫資為右光祿大夫。
曹爽與何晏等人沉迷於酒色,正在興高采烈的時候,有門吏進來稟報:“吳中兵分三路,前來入侵,警報已傳來多次了。”曹爽不禁大驚失色:“有這樣的事嗎?隻好請太傅拿主意了。”何晏等人也無計可施,隻催促曹爽入朝,與司馬懿商議軍情。曹爽不得已,隻得前往。曹爽走到朝堂,朝中侍臣向他詢問解決問題的辦法,曹爽說須等太傅過來,接著立即派人前去迎接司馬懿。誰知司馬懿借口患病,不肯到來。曹爽驚慌無措,忙進去拜見少主曹芳,請他下旨召司馬懿前來。司馬懿又將事情推給曹爽,說等他的病情稍稍好轉,立即入朝。曹爽更加著急,再讓光祿勳盧毓帶著詔書向司馬懿求教。司馬懿說:“芍陂是淮南的要害,現在由將軍王陵把守,可以不用擔心。隻是樊城、柤中兩地必須有大將趕去支援,才能退敵。”盧毓回朝複命,朝臣都望著曹爽,勸他東征。曹爽從未打過仗,不敢出兵。過了幾天,樊城被吳國大將朱然圍住,祖中也被諸葛瑾進擊,兩地接連告急,許昌、洛陽人心惶惶。司馬懿自稱病情痊愈,出來商議軍事。這時,王陵告捷,說他已經擊退吳國大將全琮,淮南解嚴。司馬懿說道:“柤中約有十萬百姓,流離失所,無人帶領,樊城被圍因將近一個月,危急萬分,大將軍手握兵權,為何不去援救?”曹爽無話可說,隻好承認自己沒有才能,要等候太傅定奪。何晏在旁邊發言:“樊城堅固,易守難攻。時間一長,敵軍自會撤退。”司馬懿輕蔑地說:“少主剛剛繼位,不乘機出兵退賊,怎麼能安定國家?大將軍能去就去,如果不能去,我雖然年老,也願意前去為國效力。”朝臣聽說司馬懿願意出兵,當然讚成。司馬懿調動人馬,立即南征。少帝曹芳親自率領百官,把司馬懿送到津陽城門外,司馬懿拜別離去。才過十天,便傳來捷報,樊城解圍,吳兵逃跑,柤中也擊退吳軍。少帝於是下詔班師。太傅司馬懿凱旋,趾高氣揚。曹爽相形見絀,不免黯然失色。鄧揚、李勝勸曹爽伺機立功,壓倒司馬懿。事有湊巧,蜀國的大將軍蔣琬被提升為大司馬,屯兵涪城,企圖襲擊魏國。曹爽聽信鄧揚、李勝等人的話,主動請求出兵討伐蜀國。司馬懿說:“蜀國沒有挑起戰事,為什麼要去攻打呢?”於是又拖延了兩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