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惡貫滿盈的孫_糸林_(1 / 3)

諸葛誕駐紮在壽春,鎮守揚州,他本來與夏侯玄、鄧揚等人互相標榜,號稱八達。夏侯玄等人被殺後,諸葛誕的勢力沒有司馬氏強大,所以隱忍不發。毋丘儉等人起兵時,他又幫助司馬師平亂,因立有戰功,坐上了毋丘儉的位置,被封為高平侯,官至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心中暗想,王淩、毋丘儉相繼被殺,自己難免會重蹈覆轍,於是赦免罪犯,蓄養死士,籠絡人心,並借口提防吳國,請求增添兵馬,修築城池。司馬昭剛剛把持大政,對諸葛誕的舉動頗為懷疑。長史賈充請求以慰勞為名,派人前去試探,司馬昭就派賈充到壽春,與諸葛誕相見。諸葛誕留賈充宴飲,賈充出言試探:“洛中的賢士都想讓曹氏禪位,你認為怎麼樣?”諸葛誕生氣地說:“你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你家世代身受國恩,為何要這樣說呢?”賈充慚愧地說:“我隻不過是隨便問問。”諸葛誕不等他說完,又厲聲說:“洛中如果有變亂發生,我自會拚死報效國家。”賈充得知諸葛誕的意思,喝完酒後,起身告辭,回去稟報司馬昭,並向司馬昭獻計:“諸葛誕在揚州頗得人心,不如召他入都,免得留下後患。”司馬昭皺著眉頭說:“恐怕他未必肯來。”賈充又說道:“我也知道他不肯前來。但如果召他,他就會在短時間內有所行動,這樣才容易解決。否則一旦他羽翼豐滿,就麻煩了。希望你明察。”司馬昭於是上疏請求召諸葛誕為司空。諸葛誕見詔書中說要他將兵符交給揚州刺史樂<糸林>,覺得是樂<糸林>從中作梗,十分惱怒,立即帶領幾百個騎兵趕赴揚州,謊稱奉命到洛陽,與樂<糸林>辭行。樂<糸林>不知有詐,把諸葛誕請入大廳。諸葛誕指揮騎兵,一擁而上,樂<糸林>嚇得逃到樓上,最終被殺死。諸葛誕又調集兵馬,準備起事,並且派長史吳綱送小兒子諸葛靚到東吳做人質,乞求援助。

吳國丞相孫峻,荒淫無道。司馬桓慮、將軍孫儀等人先後謀害孫峻,都被孫峻殺死。全公主與孫峻私通已久,因之前曾加害太子孫和、妹夫朱據與妹妹朱公主,沒有成功,因此與他們結下仇怨。當時朱據已死,隻有妹妹朱公主還在。全公主餘恨未消,誣告朱公主與孫儀串通,朱公主因此被處死。孫峻不到四十歲,已經惡貫滿盈。忽然患上了心痛病,自稱是被諸葛恪用箭擊中,他將後事交給堂弟孫<糸林>辦理,自己不到半天就死了。孫<糸林>當時已是偏將軍,現在又被提升為侍中,官至武衛將軍,管理內外軍事。驃騎將軍呂據向來嫉恨孫<糸林>,於是與各位督將聯名上疏,舉薦衛將軍滕胤為丞相。孫<糸林>上奏調滕胤為大司馬,讓他鎮守武昌。滕胤還沒有動身,呂據已從江都回來,派人約滕胤一同除掉孫<糸林>。孫<糸林>得到消息後,派堂兄孫憲領兵抵禦呂據,並且催促滕胤立即動身。滕胤不肯依從,反而領兵自衛。孫<糸林>於是上奏說滕胤謀反,率軍攻打滕胤,並將滕胤殺死,誅其三族。呂據既失去內應,又被孫憲阻擋,進退兩難。有人勸呂據投奔魏國,呂據慨然道:“我如果反叛,還有什麼臉麵見我的先人呢?”說完,服毒自盡。呂據是已故大司馬呂範的次子,自殺以後,孫<糸林>上奏說他叛亂,並誅他三族。孫亮下詔改元,號為太平,提升孫<糸林>為大將軍,封為永寧侯。孫<糸林>的堂兄孫憲領兵回都,卻沒有得到升遷,又見孫<糸林>倨傲無禮,心裏悶悶不樂,就與將軍王惇一同密謀,想誅殺孫<糸林>。不幸事情泄露,王惇被誅,孫憲自殺。過了一年,諸葛誕派兒子到吳國,向吳國稱臣,請求支援。孫<糸林>正想立功,當然樂意,就命將軍全端、全懌、唐資等人與文欽父子,領兵三萬,前去營救壽春。

魏國大將軍司馬昭得知諸葛誕起兵,急忙入宮奏報,逼曹髦禦駕親征,並且請郭太後同行,郭太後和曹髦不敢不從。司馬昭調集二十六萬大軍,陸續東下,自己擁著皇上和太後的車駕屯兵丘頭,令鎮東將軍王基與安東將軍陳騫領兵十萬,進攻壽春。王基等人才到城下,吳將全端、全懌等已搶先一步進入壽春城,幫助諸葛誕防守。王基指揮士兵包圍城池,再請司馬昭調兵十萬,把壽春圍得水泄不通。文欽等人多次突圍,都被擊退。吳國又派將軍朱異率領三萬人馬到安豐,作為壽春的外援。魏國也令將軍石苞、兗州刺史周泰、徐州刺史胡質等合兵攻打朱異。朱異戰敗後,回去稟報孫<糸林>。孫<糸林>於是再次發兵,在鑊裏駐紮,仍讓朱異率將軍丁奉、黎斐等領兵五萬,趕去援救壽春。朱異將物資留在都陸,自己領兵前往黎漿。不料石苞等人又殺過來,朱異再次戰敗。魏國泰山太守胡烈悄悄帶領五千精兵,從小路繞出都陸,將朱異留下的物資付之一炬。朱異不得已,又回去見孫<糸林>。孫<糸林>惱怒地責備他:“你兩次失敗,還有什麼顏麵來見我?”朱異以魏國士兵多為由辯白,孫<糸林>又嗬斥道:“再去決一死戰,不要向我饒舌!”朱異回答說沒有糧草,不能再戰。孫<糸林>拍著桌子說:“你自己無能,致使物資被敵兵毀掉,現在還敢違抗我的命令嗎?”朱異還想再辯駁,孫<糸林>拔出佩劍,將朱異殺死。朱異是東吳名將,突然被殺,將士都心懷不滿。孫<糸林>自知難以撐住局麵,索性退回吳都。

此時,吳國大將全懌的侄子全煒、全儀犯罪,二人帶著母親投奔魏國。司馬昭收下全煒等人,並且偽造全煒的書信,囑咐全煒的隨從,把信送往壽春,交給全懌。信中大意是,孫<糸林>回都後,因各將援救諸葛誕無功,加罪於他們的家人,各將的家人都已投奔魏國。全懌看完後,十分惶急,就與全端帶領部下,出城投降魏國。壽春城內,更加勢孤力單。諸葛誕的部將蔣班、焦彝勸諸葛誕決一死戰,諸葛誕又不肯聽從。二人料知諸葛誕必敗,也投降了魏軍。

壽春被圍困差不多已有半年,勉強過了殘冬,糧食將盡,諸葛誕多次突圍,都沒有成功。文欽向諸葛誕獻計,請求將北軍全部驅出,隻留吳兵與諸葛誕堅守,這樣能節省糧食。諸葛誕不禁起了疑心,文欽再三勸說,諸葛誕勃然大怒:“你讓我把北軍全部驅出,是讓我好去送死吧!”說完,拔刀將文欽砍死。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聽說父親被殺,當然惱恨,馬上投奔魏營。魏國軍吏都請求誅殺他們,司馬昭卻說:“文欽膽敢叛亂,理應誅他三族。但文欽的兒子走投無路,前來投降,如果將他們殺死,反而會使得城內的守兵誓死抗拒,豈不令人擔憂?”於是召來文鴦、文虎,當麵加以撫慰,又令二人為偏將軍,加封關內侯。然後派幾百個騎兵,繞城大叫:“文欽的兒子尚且不被處死,反而受到封賞,你們為何不早點投降,領取賞賜呢?”守兵聽了,都有些心動,於是紛紛出城投降。司馬昭乘機攻城,一天一夜,就將城池攻破。諸葛誕率領幾百人開城逃走,被胡奮追上,一刀就被砍死了。胡奮又指揮部下,將諸葛誕的部下一齊綁住,勸他們投降。誰知他們都不肯相從,殺一個,勸一個,邊殺邊勸,直至將他們全部處死,也無一人投降。隨後又將諸葛誕的全家殺害,並誅其三族。吳國將領唐谘投降魏國,偏將軍於詮慨然歎息道:“大丈夫領命帶兵,不能救人,反而甘心屈節投降,我不能這樣做。”接著拚命突圍,最終被亂軍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