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品結構的評價方法
產品組合形成以後。隨著企業力量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會變得與市場不再匹配。為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必須對產品結構進行分析評價,以便對不適應的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常用的產品結構評價方法有以下五種:
(1)產品處境分析法
產品處境分析法是美國市場營銷學家杜拉克首先提出的。他把企業現有的產品分為六個層次,然後分析研究各種產品在未來銷售成長中的潛力,根據其潛力決定產品結構的調整。這六個層次是:目前的主要產品、未來的主要產品、過去的主要產品、需改進的產品、需維持的產品和失去銷路的產品。對於目前的主要產品,要穩定其市場地位,增加利潤收入;對於未來的主要產品,要促使其發展壯大;對於過去的主要產品,要考慮其目前的銷路萎縮狀況,進行改進或淘汰;對於需要改造的產品,應加緊改造,使其成為今天或明天的主要產品;對於需要維持的產品,要繼續經營,以便擴大利潤來源;對於失去銷路的過時產品,則應轉產或淘汰,以便騰出力量發展贏利大的產品。
(2)四象限評價法
這種方法是由美國波士頓谘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首先提出的,因而也叫波士頓矩陣法。它是通過分析產品結構而決定其對策的一種方法。
該方法是從市場占有率和銷售增長率兩個因素來分析產品狀況,通過這兩個因素的組合來確定產品的優劣。這兩個因素組合在坐標圖上會出現四個象限,因而叫四象限評價法。
高增長率和高占有率的產品叫做明星產品;增長率不高,但占有率高的叫厚利產品;增長率高但占有率低的產品叫風險產品或有問題的產品:增長率和占有率都低的產品叫敗北產品。對於不同類別的產品應采取不同的對策。
對於明星產品,企業要在人、財、物方麵給予大力支持,以延長其明星期;對於厚利產品,應維持現狀,以提高其贏利水平,為發展明星產品和解決風險產品提供資金;對於風險產品,應集中力量積極扶持,重點推進,促使其向明星產品轉化;對於敗北產品則應果斷淘汰。
(3)產品係列平衡法
這也是一種產品結構分析法。它是把企業的產品從市場引力(即市場需求)和企業實力兩個角度進行綜合平衡,以確定該產品的對策。把市場引力分為大、中、小,企業實力分為強、中、弱,因素兩兩組合,可形成九種組合狀態。
34中的九個象限可以分為三個地帶,左上角中的A1、A2、B1為綠燈地帶,它們分別代表“大強”、“大中”和“中強”,屬於這一地帶的產品為最佳產品,可以開放綠燈,大力發展。但每一象限的具體對策又有所不同。對A1象限的產品,要大力發展,積極投資,提高其市場占有率;對A2象限的產品,應改進提高,使其穩定發展,爭取獲得更多贏利;對於B1象限的產品,則應增加投資,努力擴大產量。
從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對角線地帶,即A3、B2、C1為黃燈地帶,分別代表“大弱”、“中中”和“小強”,處於這一地帶的產品屬於中間水平,因而應開黃燈,維持現狀。其中A3象限的產品,要進行優選,盡快收回投資;對B2象限的產品,則應維持現狀,穩定產銷;對C1象限的產品,應集中力量,擇優發展。
右下角中的B3、C2、C3為紅燈地帶,它們分別代表“中弱”、“小中”和“小弱”,處於這一地帶的產品屬弱小產品,因而應開放紅燈,禁止通行。其中B3象限的產品,應選擇性投資或轉產;C2象限的產品應維持現狀,盡快收回投資;對於C3象限的產品,則應淘汰或轉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