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我們身邊的成功故事:創業成功的典型案例(1)(1 / 3)

成功並非成功者的獨家專利,失敗也並非失敗者的最終結局。任何商業活動、任何企業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要遭受挫折,要飽經礪煉。“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商海大潮中,每一個人的成功的獲得,都離不開對平凡生活的超越,都離不開對微小商機的捕捉。無論是對傳統行業的深入經營,亦或是利用風險投資創辦高科技企業,所有的創業者都是在執著和拚搏中,靠頑強的信念和敏銳的頭腦實現了事業的成功和輝煌。

一、以小搏大:小項目做成大生意

新穎獨特、科技含量高的產品是有效開拓市場的利器,但它卻並非是惟一的利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們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傳統商品中同樣蘊藏著無限豐富的商機,創業者隻要能深入發掘,一些經常被忽略的小項目同樣能創造商業奇跡。

1.小菜板,大生意

無論如何也無法想像,一塊小小的菜板,一年可以做出2個億的產值;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張亞光做菜板居然還有專門的科研機構,菜板品種多達140餘種,申請專利100餘項,甚至還導入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營銷模式——特許經營。

(1)特等殘廢軍人與菜板結下不解之緣張亞光在遼寧大連海島上當了15年的兵,1987年轉業到黑龍江伊春糧食專科學校任黨支部書記。張亞光似乎天生不甘寂寞,在有權、有車、有房的書記崗位上呆了3個月,他就決定下海了。

張亞光這樣講述他當時下海的決心:年邁的父親,這位為共和國立下顯赫戰功的特等殘廢軍人讓兒子三思而後行,張亞光說,最壞的打算大不了到菜市場去賣豆芽,也要養活自己和全家。父親重重地拍了拍兒子肩膀,這對軍人父子的心永遠是相通的。

張亞光坦言當時兩手空空,即使是1000餘元的轉業安置費,也化作了戰友臨別的酒宴。從零開始,張亞光開始在大連有名的破爛市場——北京街擺地攤,賣小百貨,也賣油漆、菜板等雜貨品。當時2元7毛錢一塊的菜板,可以賣到4元錢,順利的話,一天也能賣掉五六塊菜板。——這個倔強的東北漢子,就是這樣一分一厘地積攢著散碎銀子。

張亞光說,我們這代人經曆的苦難基本上都是雷同的,因為我們一無所有,但我們又趕上了這樣一個可以追逐財富的好時代,所以我們必須追求富裕,有追求就必然有付出!

他深深地記得他給市土雜公司供一批菜板,當時坐車的錢都沒有,隻得用擔子挑著走路去交貨,他也深深地記得那些曝曬他的烈日和把他全身澆透了的傾盆大雨;張亞光還記得他當初剛剛開始經商的種種幼稚,這個東北漢子實話實說,當時連什麼是支票都不知道,當他賣出一批菜板,別人用支票支付了他700元貨款,他居然不知道怎樣將支票變成鈔票。

1988年冬天,張亞光做了生平第一宗大買賣:從黑龍江往大連“倒騰”了半火車皮木菜板。

但是,若以他以往的方式,一天賣掉三、五隻菜板,不知要賣到何年何月。有人告訴他,貨賣紮堆兒,你零敲碎打地賣不行。沒想到,就是這句話,造就了今天的“菜板大王”。接下來的幾天,張亞光把菜板全堆在一起任人挑選著買,3000塊菜板很快被搶購一空。

從此以後,張亞光與菜板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深信,菜板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不隻是賣菜板,還有做菜板,做高質量的菜板,成為張亞光堅定的創業想法。

立下雄心壯誌的張亞光一邊賣菜板,一邊對菜板行情進行深入的調查。他到飯店吃飯,必須到後廚看看菜板,要不讓看他就不在這家飯店吃飯。在調查中,張亞光發現了一個觸目驚心的事實:那些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居然來自髒得不能再髒的菜(砧)板,相信每一個到廚房看了飯菜製作的人,都會大敗胃口。後來在有關書籍上,張亞光得到這樣的依據:砧板每平方厘米大腸杆菌繁殖400萬個、20分鍾繁殖一代!

太不可思議了。

如果要做菜板,就要使菜板本身具有強殺菌功能,成了擺在張亞光麵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在小小菜板上做學問要科研、要生產,依當時張亞光的實力,遠遠不夠。“當時根本還沒有搞懂貸款這起碼的商業運作,到了1994年才知道幹企業要和銀行打交道。”今天接受采訪的張亞光這樣評說自己當初生意上的幼稚。但張亞光絕對聰明絕頂,他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完成原始積累,知道用什麼方式去實現心中的理想。

按下做菜板的衝動,他跑遍了海倫縣的28個鄉鎮,大量收購豆類農產品,為出口中東地區外貿供貨。6年艱辛,收貨發貨,自己肩挑背扛,日曬雨淋,有時在火車站一蹲就是一宿,每年經他手的糧食達幾萬噸,6年下來,張亞光已擁有幾千萬的資產。

做菜板的理想開始在有了錢的張亞光心頭強烈地升騰起來,他開始正兒八經在從事自己的事業了。他請來東北林業大學的專家教授,請來全國木材科學協會的陸文達博士和自己一起合作攻關,開發長效無菌係列菜板;他廣泛收集國內外菜板樣品,僅一位日本朋友一次就給他空運來價值1000美元的數十種菜板,張亞光今天的辦公室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菜板博物館,世界各地的菜板掛滿了四周的牆壁;他開始籌建他的深亞木業有限公司,設計商標、申報專利、投資建廠……1995年11月,投資2200萬元,全球唯一的專業化菜板生產企業——“深亞木業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在遼寧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破土動工,1996年9月建成投產,當年產值7000萬元;1997年,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年產值達到2億元;1998年3月,張亞光再投資1000萬元上馬第三期工程,預計建成後可實現產值10億元……這是一個小小菜板創下的奇跡。當我們許許多多的商人正為經營項目犯愁的時候,張亞光的事跡是不是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