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我們身邊的成功故事:創業成功的典型案例(1)(2 / 3)

(3)小菜板,大手筆但你真要以為張亞光不過是撞上了一個被眾人忽視的小產品,因此成為“菜板大王”的話,未免又太過膚淺;以為單憑發現了一冷門產品就能抓住大市場話,那就太低估了市場的複雜與殘酷性了。

把菜板當成冰箱、彩電來做,把菜板做成一個產業,在張亞光看來絕不是小題大做。10年的苦心鑽研,菜板市場在張亞光頭腦裏形成了這樣的概念:新中國成立50年來,菜板並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這體現在兩方麵,一是忽視了菜板巨大的市場空間。張亞光告訴記者,中國有3.7億個家庭,有600萬家飯店,有100萬以上的企事業食堂……產品小,但市場不小,這是張亞光的認識;二是中國人忽視了菜板在我們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湊合著用”是人們對菜板的基本態度。一般菜板產品粗糙、裂口、變形、起渣、發黴等諸多質量問題尚且沒有人重視,更不要說追究它的衛生狀況了。在張亞光看來,傳統的菜板與現代的廚房已經格格不入,與人們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品位大相徑庭!

張亞光的企業理念是,“把健康帶給人類,將幸福送進萬家”。作為中國醫促會醫療醫藥保健品研究會副會長,定下這樣的企業理念應該不是在嘩眾取寵,至少記者相信他是真誠的。

張亞光做菜板是絕對的大手筆,不要說他為一個小產品引進國外生產線而投入的上億元資金,也不說它為了攻克菜板抗菌難題成立的專門科研機構,甚至為保護無形資產為菜板申請的100餘個專利都不值一提,那些嚴格的工藝標準、繁瑣的生產工序、與現代企業製度接軌的種種管理手段也不在話下,單是張亞光為推銷菜板實行的先進營銷模式,就值得我們深入地探討並由此發出驚人的感歎!

盡管張亞光的深亞木業公司已在全國建起了1000餘家分銷點,編織了龐大的銷售網絡,但他並不滿足,他理想中的銷售模式(正在實施)是將特許經營導入深亞,張亞光這樣描繪他的藍圖:“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完全導入特許經營,在每個省會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在每個地級市、縣尋求加盟合作商。我們將會有許多辦法保證加盟者的利益,比如給加盟者調貨權,即在包裝完好的情況下,深亞總部將根據加盟者的要求,為他們把銷路差的產品換成暢銷產品;比如不收加盟者的保證金,相反還要給予一定的廣告支持;比如保證每個地級市縣獨家經營等。”張亞光笑言自己的特許加盟有一定的“中國特色”,還沒有哪一個搞特許經營的行業不收保證金——“這是我們獨有的。”張亞光毫無顧忌,非常坦率。

目前,深亞木業以紫椴木為原料生產的“綠砧王”長效殺菌菜板有500餘種規格,有酒店型、家庭民用型、集貿市場肉案型,厚度從2厘米到12厘米,配備從3件套到8件套不等,售價從20元到2000多元。在深亞木業公司,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菜板的海洋,千姿百態,形象各一,張亞光這個軍人出身的東北漢子,硬是把一個不入流的小產品做成了可觀的大產業。

2.10個山雞蛋燃起致富火種

1998年6月19日,中央電視台播出了《全國百業大王——山雞大王》專題片後,福建省永定縣湖雷鎮藍屋村藍招衍、藍招寶兄弟倆“山雞大王”的美名就傳遍了全國城鄉。如今,藍氏兄弟創辦的“閩西招寶珍禽開發公司”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珍禽養殖基地,年產各種珍禽苗、蛋50多萬隻,年產值近1000萬元。藍氏兄弟是如何取得如此輝煌的成果的?也許他們艱苦創業的經曆,更能給我們以啟迪。

(1)致富從10個山雞蛋開始湖雷鎮藍屋村是個僅有十幾戶人家的自然村落,全村的八九棟泥房擠在一個略略平緩的山坡上,曆經百年風霜,已破舊不堪了。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複一年地過著清貧的苦日子,全村沒有一張報紙,沒有一本書籍,沒有任何文化生活設施,入夜,隻有昏黃的油燈在家家的窗欞上閃爍。藍招衍、藍招寶兄弟倆便是在這個小山村裏出生、長大。所幸的是,兄弟倆長大成人以後都成了文化人,哥哥大學畢業,成為一名很受人歡迎的醫生,弟弟讀書也讀到了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