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我們身邊的成功故事:創業成功的典型案例(2)(2 / 3)

藍招衍把自己所學的醫學知識運用到珍禽養殖上來,對珍禽的生長特性、肉料比、蛋白水平、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量以及生長環境的溫濕度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研製出了“藍氏中藥添加劑”,總結出了山雞反季節產蛋新方法和孵化新技術,開發出了多品係雜交優良品種的山雞,使“招寶山雞”獨具高產、優質、易飼養的特點。招衍所培育的山雞產蛋率、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等硬指標之高,在珍禽養殖業堪稱絕無僅有,並被同行業所認同。

公司的各種珍禽存欄數很快達到了近萬隻。

幾個月時間過去了。果然不出招衍所料,秋季,山雞的價格猛漲上來,一隻山雞的價格由50元漲到100~120元!招寶珍禽開發公司的產品產銷兩旺,生意一片紅火,公司不僅很快還清了債務,還擴建了1500平方米雞舍。企業終於從低穀中衝了上來,從此步入了穩步發展的軌道。

(4)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藍氏兄弟不會忘記,正是由於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各級政府的扶持,公司才得以發展壯大起來,他們要帶領更多的農民致富。從1991年開始,藍氏兄弟先後接待了3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花去資金10萬餘元,各地的農民、個體戶、下崗職工通過到這裏取經,購買種苗、種蛋或成雞發展養殖業,已有2000多人走上了致富之路。下崗工人張亮、桂永華夫婦兩次到招寶公司引種和學習山雞養殖技術,僅一年時間就獲得20萬元,成為下崗再就業的致富明星;江西宜黃縣的朱小華曾負債數萬元,學到山雞養殖技術後,三年時間就成為年收入10萬元的養殖大戶。為了幫助養殖戶解決養殖和銷售過程中的難題,公司還專門開設了免費谘詢熱線電話,隨時解答他們的各種問題;藍氏兄弟還多次參加全國特種養殖技術交流大會,與全國各地的代表及外商彙聚一堂,交流信息和經驗,共商發展大計。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賈慶林,福建省委書記陳明義、副書記林兆樞,副省長童萬享等領導都曾來山雞場視察,讚揚藍氏兄弟為農民做了件大好事,鼓勵招寶公司堅持做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龍頭企業。

1998年,藍氏兄弟又將公司業務上了因特網,使產品與國際市場接軌,通過網絡,公司已與日本、加拿大等國的客戶做成了業務。在國內,北至內蒙、黑龍江,南到廣西、海南島,西至新疆、西藏,東至浙江、上海,全國各地來公司洽談業務的客戶絡繹不絕。至1999年,公司生產各種珍禽苗、蛋已達50多萬隻,商品雞20萬隻,產品通過火車、汽車、飛機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地,公司年產值已近1000萬元。

如今,藍氏兄弟已實現了當初要把招寶公司辦成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最大的珍禽養殖基地的願望,“招寶珍禽”已成為名牌產品,閩西招寶珍禽開發公司已在全國的特養行業獨占鼇頭。

但是,他們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們把目光瞄得更遠:把公司辦到國外去,帶領更多的人致富。

二、北城借一:風險投資獲得好收益

風險投資,是現代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的孵化器。然而,並非所有的企業和企業經營者都能得到風險投資者的青睞,隻有那些能求新求變。肯幹實幹的創業者才能獲得風險投資並得到其帶來的收益。

1.第一位獲風險投資的在校大學生

1999年7月初,華中理工大學三年級學生李玲玲一放暑假就來到武漢科技會展中心二樓的一間二十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開始了自己的老板生活。

當許多大學畢業生為就業而犯愁時,為什麼李玲玲能在沒有畢業時就開始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呢?更令人奇怪的是,李玲玲在大學裏學的專業是新聞,她何以能“不務正業”去搞發明呢?投資公司的老板們怎麼就偏偏選中她了呢?這些疑問,隻要從李玲玲這位第一個獲風險投資的在校大學生的成功經曆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1)投資公司用意何在武漢科技會展中心是一個新落成的大樓。武漢世博投資公司和武漢科技市場坐落在這裏,李玲玲的辦公室也在這裏。這是由世博公司免費提供的。又給錢,又給房子,世博公司怎麼這樣大方呢?

世博公司總經理王一鳴博士告訴記者,世博公司是一家官辦民營性質的企業,由武漢市計委、經委和東湖開發區三家共同出資於今年6月初成立,每年有2000萬元投資,專門用於科技創新項目的轉化。武漢當代公司通過招標方式獲得經營權後經營世博公司,他們的任務就是要盡可能多地找到好點子、好項目,把錢給出去,再獲得回報。但是作為第一筆投資,既要講回報,又要起到拉動新機製運行的作用。公司決定從設立大學生風險基金著手。於是,李玲玲成為第一筆投資對象。對此,王一鳴先生說出了心裏話:“我們建立大學生風險金就是要推出一種全新的科技產品運作理念,而不是為了給某個人提供一個就業的機會或飯碗,我們要嚐試將投資行為與項目交易行為結合起來。”但如果李玲玲創業失敗,投資公司將獨自承擔十萬元風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