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方正集團的超速發展
北大方正集團是中國著名的計算機先驅企業。它的前身是1986年5月成立的北京大學理科技術公司,創始人是以張玉峰為代表的北大教師花文廷、樓賓龍、黃祿萍、黃晚菊等人。
1988年5月,北大理科技術公司正式更名為“新技術公司”,樓賓龍任總經理。
1988年7月,北大與佳能公司合作成立北佳合資公司,隊伍發展至五十餘人,機構由北達科技開發部、北佳公司、新技術公司組成。
隨後,公司著力開發北大計算機所王選教授發明的漢字激光照排技術,並將公司取名“方正”集團。方正的激光照排係統一問世,立刻引起世界的讚歎。而後方正加大科研投入,促使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從方正91到方正Super漢卡、衛星遠程傳版、網絡化係統、彩色照排係統、92OA辦公自動化係統、93A、93B等,方正將幾十種世界一流的產品迅速推向市場,並在中文排版領域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創業,方正從一個作坊式的企業成長為一個跨國經營,產品涉及多媒體、工控產品、印刷機械、金融工程係統、機電產品、環保產品以及生化製品等多個領域的高科技集團。擁有30多家全資子公司,4個中外合資企業,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分支機構。在國內各種類型的電子出版物中,至少有80%以上是通過北大方正的產品——方正電子出版係統送達讀者手中的。在海外,“北大方正”的名字也廣為人知,凡有中文出版物的地方,幾乎都離不開北大方正係統的運作。
一、知識是巨大的生產力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隻有走在別人的前麵,才能把握勝機。現代高科技突飛猛進,必須不斷實現產品的更新換代。方正從開發激光照排先進技術入手,頻頻實現產品的升級,借助科技進步取得了跳躍式的增長成果。可見,知識作為有形的或無形的巨大生產力,已經成為世界進步的動力。
(一)走上高科技產業之路
北大方正的發展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以北京大學為依托。北京大學擁有全國最優秀的各類專家和科技人才,這為方正公司提供了一個能夠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開發資源。
北大方正發展初期是北大的一個校辦公司——北大新技術公司,此時的公司還不能算是一個高科技產業。1988年1月10日,一個決定使北大新技術公司改名為北大方正公司。
這個決定是由王選教授引起的。王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當年國家“748工程”——漢字照排係統的技術負責人。他根據漢字字數多、筆劃密的特點,采用“揭示信息”的方法,對字形進行參數描述,跳過日本、歐美流行的第二、三代照排機,經過近14年的研究,終於研製出第四代激光掃描輸出照排機。研究成果屢次獲獎,還參加了1983年的日本築波博覽會,但由於種種原因,這項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轉變為商品。王選教授深知,國家為了這個項目前後共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如果這項應用性成果不能成為商品進行推廣,那麼成果就等於零,國家的投資就要付之東流。
通過王選教授的努力,國家經委印刷裝備協調小組作出決定:允許北大直接作為生產單位,參與王選教授發明的激光漢字照排係統的開發和生產。北大領導得知後,對此事非常重視,並表示大力支持。由誰來承擔呢?北大新技術公司負責人張玉峰——一個有科學頭腦的企業家適時地出現了。
張玉峰,原是北大物理係教師,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大學科技成果一等獎。
1985年從物理係調出,去學校辦公司。一個是有市場意識的科學家,一個是有技術頭腦的企業家;一個擁有技術、擁有有發展前途的產品,一個有資金、有經營經驗,合作意向一拍即合。從此,北大方正真正走上了高新技術產業之路。
(二)以創新的高技術產品贏得市場
我國科研成果轉化成商品的比例明顯低於發達國家,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創新意識,有些成果基本上是在仿製國外已有的產品。
當然“獨創”和“不模仿他人”絕不意味著閉門造車,而應該針對市場需要,大量吸收前人的好成果和分析已有係統的缺點。“需要”和已有技術的“不足”是創造的源泉。北京大學在開發華光和方正激光照排係統的過程證實了這一道理。20年前日本流行的是光機式第二代照排機,歐美流行的是陰極射線管第三代照排機。北京大學於1976年作出一個比美國、日本早許多年的決策,就是跳過第二代、第三代,直接發展第四代激光照排係統。
北大計算機所的王選教授經過4年時間就發明出第四代激光照排機,一步跨過外國人40年才能走完的現代化曆程,這就是創新在起作用。
1988年10月,方正的激光照排係統在一些報社開始使用。同方正產品相比較,原來的那些外國品牌就相形見絀了。寫研公司的設備隻能在昂貴的照相紙上出“毛條”,靠人工拚貼版樣,不能實行屏幕組排,整版傳輸。HTS公司的設備排版過時,效率低下,“死機”頻出,外國專家修了數日,依然不能救活。使用HTS公司設備的印刷廠家焦急萬分,懷著一線希望向方正求助,方正派技術精湛的工作人員前去維修,施行“心髒更換”大手術,很快救活了洋設備。並且,經方正技術人員改造後的設備,其工作效率比原先提高了20倍。至此,計算機用戶的崇洋媚外的心理定式被方正人擊得支離破碎。在一次訂貨會上,方正係統一下子就簽訂了120多個合同。兩年之後,方正係統占領了大半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