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什麼樣的生意該做 (1)
棄熱就冷規避風險
現在選擇開店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相對的,開店的風險也就越來越高了。尤其是對於抵禦能力弱的小商店來說,選擇一個風險低的行業比較理智。然而什麼樣的行業風險小並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標準。很多沒有經驗的創業者認為,緊跟當下的熱點才是最穩妥的。恰恰相反的是,熱門領域往往隱含著較高的風險,而風險較低的恰恰是那些冷門領域。
所謂熱門的,必定有眾多人關注,一旦大家覺得一個行業有利可圖,就會一窩蜂的擠進去。原本資金、實力就不足的小商店,要麵臨如此眾多的對手,競爭壓力可想而知。流行的熱門的東西周期都很短,今天還炙手可熱的,到了明天可能就無人問津了。小商店沒有快速完整的“生產—銷售”體係,從尋找供貨商到采購再到上架銷售,必然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所以很有可能在采購時產品正處於熱銷,此時的進價偏高,而等到銷售的時候產品已經過時了,售價又偏低,造成高買低賣的窘境。所賺取的利潤可能還不夠填補運營成本,如果商品積壓銷售不出去,小商店無疑走進了死胡同。
在A縣城的一條美食街上,分布著數十家烤翅店,家家都人滿為患。曾經開過小燒烤攤子的李先生認為開烤翅店一定有利可圖,就從鄉下來到縣城開了一家烤翅店。原以生意肯定不錯,沒想到幾個月後A縣城的人們對烤翅沒那麼熱衷了。李先生的店剛剛開業,既沒有穩定的客源也沒有名氣,味道也是普普通通沒什麼特色,吸引不到顧客。到頭來不但沒賺到錢,除去房租和相關費用弄不好還要虧本。現在李先生想收掉烤翅店,可是店麵一下子又轉不掉,開店的時候采購了一大批的雞翅原料也開始變質了,真是騎虎難下。
從李先生的經曆可以看到,對於小商店來說,選擇熱門領域必然要承擔高風險。除非經過充分的調查和充足的實力,能夠超過其他同類的競爭者。否則,小店對於熱門領域,不要盲目跟風。現在,人們已不再滿足於千篇一律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了,更多的追求獨立與個性。熱門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因為普及的迅速成為“大街貨”,流行的越快,淘汰的也越快。
與其急匆匆的追趕熱點流行,卻總是抓到流行的尾巴,倒不如另辟蹊徑,從冷門下手。冷門領域的關注度較低,競爭對手自然就少。並且冷門領域運行的周期也比較長,在一定時間內不會被快速淘汰,經驗和規律也比較容易獲得,小商店上手比較容易。產品的價格也相對穩定,不會有忽高忽低的波動,小商店也可以詳細的調查對比選擇供貨商,從而能有效的控製風險。開店需要能夠審時度勢,以奇製勝。物以稀為貴,隨處可見的產品利潤也降低了很多。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時代,追逐熱門共性泛濫隻能加劇競爭的白熱化,發掘冷門張揚個性才是這個經濟時代的主題。當然店鋪經營中也可以適當地跟隨熱門追尋利潤,但棄熱就冷,從冷門中淘金才是小店發展的王道。
有這樣一位善於鑽空檔找冷門的創業者。這位創業者發現如今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城裏人吃膩了的鹵製食品在農村卻十分受歡迎。不管是喜宴還是壽宴,甚至家常小聚的時候,都少不了用鹵製品招待客人。而附近的幾個村子中各式餐廳開的不少,卻沒有一家鹵味店,村民們買鹵製品,不得不坐好久的車到縣城裏去買。於是這位創業者馬上從外地請來了師傅,在自家開起了小鹵味攤子。由於他經營的鹵製品味道不錯,價格也合適,購買也很方便,一時門庭若市,連附近村子的村民也趕來購買鹵味,生意十分紅火,短短幾年就從小攤子發展到好幾家店鋪。正是由於棄熱就冷,在大家湧向熱門的時候發掘別人沒想到的冷門生意,才能獲得成功。
小店要降低經營風險,獲得成功,就要保持店鋪獨樹一幟。店主在麵對熱點潮流時必須保持冷靜謹慎,不盲目跟風。同時要具備超前意識,看準顧客需求,挖掘冷門商品,搶占先機,銷售緊缺產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個性和特點是小店生存的王道。當然,棄熱就冷風險小並不是說熱門生意絕不能碰,冷門生意就一定會賺了。不管要經營熱門還是冷門,都要經過謹慎嚴密的調查,最適合小店發展的才是最好的。
暴跌行業也是關注的焦點
如今開店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了,每個人都絞盡腦汁的尋找發財致富的門路。然而市場上的信息紛紛擾擾,信息的真實性也參差不齊。如果不及時抓住重要的信息,忽視那些寶貴的信息,就損失了一次成功的好機會。事實上,有些大生意總是出自那些不被人看好的暴跌行業。要從別人看不到、不重視的是信息中尋找寶貴信息,發掘有利因素。無人問津的暴跌行業中常常隱含著巨大的商機。無論是準備開店找不到合適項目的人,還是店鋪經營成熟想要開拓新市場的人,暴跌行業都應該成為關注的重點。
有一個貧窮的年輕人,常常去做那些人們所不願幹的工作,他做過電報公司的焊接工,經營過曾經被人認為無利可圖的煙草生意。然而正是因為他善於經營那些別人所不願經營的業務,他慢慢積累了一定的資本,成為了一個小企業家的行列。然而這時一場空前的經濟災難降臨了,整個國家的經濟陷入了困境,大批的工廠倒閉,百業蕭條。由於貿易的停滯,海上運輸業也受到了衝擊。運輸公司為了渡過危機,紛紛拍賣手中的貨船,價格僅僅是市值的二十分之一。然而如此低廉的價格卻無人問津,因為當時海運業空前蕭條,企業對海運避之猶恐不及,那些貨船在別人眼中連廢鐵都不如。而這個年輕人卻將自己的全部資產都用來收購貨船,大家都無法理解他瘋狂的行為,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於海上運輸,無異於將鈔票白白拋入大海。但是,他清醒地看到,經濟的蕭條總會過去,眼前的危機一旦過去,物價就會從暴跌變為暴漲,趁這個時機買下便宜貨,等到複蘇的時候再拋出去,轉手可得巨額利潤。海運業雖然暫時受到衝擊,但總會有複蘇的那一天,這些貨船在他眼中就如同埋了塵的黃金。果然不出所料,經濟危機過後,海上運輸大幅反彈,那些貨船的身價增長了上百倍。他一夜暴富,成為了海上運輸業的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