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對立麵,如善與惡,美和醜,真與假,虛與實等等。正確和錯誤也是對立統一的,並與之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沒有錯誤,就無所謂正確,沒有錯誤作對照,正確就成為無法理解的東西。在工作中,我們要使人們認識到什麼是正確的,首先就要使他們認識到什麼是錯誤的。要使正確的東西確立起來,首先就要把錯誤豎立起來,作為靶子,進行批判,要批倒批透。錯誤的靶子一倒,正確的旗幟隨之確立。毛澤東在領導工作中,很善於運用這種方法,我們把它稱之為:樹立靶子,以破促立。
毛澤東很重視對錯誤思想的批判。長征中,張國燾犯了逃跑主義、軍閥主義和分裂主義的錯誤。長征到達陝北之後,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清算張國燾的錯誤。會後,又在全黨和全軍廣泛開展了揭發和批判張國燾錯誤路線的鬥爭。經過鬥爭,總結了經驗,明辨了是非,提高了思想認識,挽救了大批受張國燾錯誤思想影響的同誌,增強了黨和軍隊的團結。
毛澤東發動延安整風運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清算王明的教條主義。1931年至1935年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幾乎斷送了中國革命。經過遵義會議、瓦窯堡會議以及後來一係列的鬥爭,到1941年,批判王明教條主義思想路線的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並未徹底解決問題。王明等人所犯錯誤的影響還沒有肅清。毛澤東覺察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為如果不統一全黨對王明錯誤的認識,不肅清王明錯誤的影響,將會影響全黨的戰鬥力,影響黨的團結。於是,在1942年正式開始了對全黨的整風運動。
經過整風,清算了王明的教條主義錯誤,確立了毛澤東提出的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正確的思想路線。黨的七大正式把毛澤東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使全黨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50年代中期,隨著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貫徹執行,社會主義改造事業深入開展,在毛澤東的號召下,1954年黨在意識形態領域開展了宣傳唯物主義批判唯心主義的鬥爭。
1954年10月16日,毛澤東在《關於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中指出:“看樣子,這個反對在古典文學領域毒害青年三十餘年的胡適派資產階級唯心論的鬥爭,也許可以開展起來了。”
五四運動以後幾十年來歐美資產階級文化先後輸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胡適從美國杜威那裏販來的實用主義。馬克思主義者最早向胡適的實用主義開火的是李大釗。以後30年來,馬克思主義者與胡適的實用主義的鬥爭,一直在進行著。新中國成立以後,有些人盡管在政治上唾棄胡適的反動行為,卻依然迷戀他的實用主義治學方法。因此,認清胡適的唯心主義思想的危害性,清除他的流毒和影響,將有利於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使馬克思主義牢固地占領思想、文化等各個意識形態領域的陣地。正因如此,毛澤東號召在意識形態領域對胡適唯心主義思想進行一次全麵深入的批判,就成為必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