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一強扶百弱”呢?就是找到一個牛逼的人來當公司的管理者,那麼他手下管理的那些人就會高速成長創造價值,這對於企業和對於基層培養都是極為有價值的。
在陳歐看來,現在的許多企業挖人的策略是錯誤的,因為很多公司挖的是互聯網薪金在8000~15000區間的人,而這些人在現在的互聯網薪資結構中屬於魚龍混雜的部分,很難辨別人才的優劣,有經驗無能力者非常多,來到新企業裏基本就是吃老底,吃完老底就沒有任何創新能力了。堆積中層管理人員是現在的許多企業犯得最多最嚴重的錯誤,因為這些身處中層的管理人員大多並沒有獨斷的業務領袖能力,或許他們有比較強的經驗,但他們很難帶好一個團隊。所以很多企業招尖端人才時,要麼狠不下心花大價錢,要麼不用心勸導,隻是簡單地把尖端人才的手下全部挖下來,殊不知,脫離了尖端人才的管理,這些看起來像是精英的手下大多瞬間變為了廢材,這樣的代價其實是最高的。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企業裏有很多中層管理人員,而且這些中層管理人員的平均工資都在萬元以上,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這些中層管理人員身上會出現兩個鮮明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全部不背業務指標;第二個特點是,山頭林立。人們經常聽說最好的公司是關起門來大家吵,吵完以後大家幹活。請注意,關起門來吵,吵完達成共識的是高管,吵完了達不成一致的是中層團隊,中層在資源分配上沒有什麼決定權,他們決定不了很多事情,吵也是雞毛蒜皮,吵也隻是傷害感情而已。
其實,許多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都是因為工作年限久而被提拔上去的,大多都不是憑借十分出色的業務能力而被提拔的。許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慣性思維,覺得自己在一個企業待了幾年甚至十幾年後,算得上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公司領導無論如何也應該給自己個官當。於是,許多公司領導對這些老員工於心不忍,往往會任命他們做一個小官,也就是成為中層管理人員。然而,一旦你任命他做中層管理人員,他就一定希望發聲,希望別人尊重他的意見,希望發揮影響力。這樣一來,公司裏到處都是聲音,到處都是領導,到處都是審批和意見。由此可見,對於一個公司來說,沒矛盾創造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任用一大堆中層,然後天天看他們到你辦公室吵架。因為你賦予一個人身份時就是賦予他權力,有權力這個人就一定會用,沒問題製造問題也要用。
舉個例子,在一家企業的市場部總共有16個員工,其中3個人是總裁,有PR副總裁、品牌副總裁、商務合作副總裁,企業還正在招一個政府高級副總裁;其中有10個人是總監,加上2位副總監,3位副總裁,剩下的就是一位市場專員。也就是說,16個人,有15個人都是官,平民百姓就隻有一個人,就是那個市場專員。這個市場專員每天被各種官們支使得團團轉,忙得連歇口氣的時間都沒有,而其他人卻閑著上網聊天,這樣的團隊怎麼可能擁有好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正是為了避免聚美優品陷入這種中層管理人員堆積的窘境,陳歐才決定在公司內部實施“一強扶百弱”的人才配置方案。為了挖到一個優秀人才,陳歐總是費盡心思。比如,有一天下午,他正在公司開會,會議開到一半,他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就匆忙結束了那次會議,晚上的演講也推掉了,就是因為他要見一個業務總監,說得把這人挖到公司來。還有一次,陳歐為了挖一個架構師,跑去上海兩次,把這個架構師一家三口從杭州忽悠到北京。公司的小夥伴們都十分理解陳歐的這些行為,因為對於一個公司來說,遇到真正的人才,你必須強行挖,花再多的錢都是值得的,這樣才能保證公司更快更好地發展。
正是因為陳歐在聚美優品內部實施“一強扶百弱”的人才方案,公司內部沒有中層管理人員堆積這個問題。也就是說,聚美優品各部門之間基本沒有內耗,所有高管都是以業績為導向的,高層拍桌子吵架也好把事情定下來,中層強調執行效率趕緊做。對此,有人可能會說:這樣中層的價值不是沒有得到發揮嗎?在陳歐看來,任何價值的發揮都不是個人的價值發揮,都要消耗公司大量的資源,而聚美優品還是一家正在成長中的年輕小企業,必須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或許有天聚美優品做成騰訊那種規模可能會大範圍事業部化,囤積人才自主發揮,但至少現在不可能。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在一次講話中說:“我過去常常認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2名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為能頂50名。”喬布斯的話一點都不誇張,一個優秀人才的創造力、帶動力以及影響力都是平庸的人無法比擬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們身邊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夥伴,見賢思齊,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他的積極影響。
誰努力,就給誰機會
作為公司老大,你就是要成為萬金油
生於1983年的陳歐不過是三十出頭的年紀,人們很難想象如此年輕的一個帥小夥在短短4年時間把一家瀕臨死亡的公司做到了上市,因此,記者在采訪陳歐時常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如何管理比自己年長的VP(Vice President,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