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網友姑蘇毛十七在天涯社區以“聚美優品前員工”的身份爆料稱,聚美優品售賣的化妝品90%都是假貨,所謂的大牌化妝品其實都是出自廣東某山寨專業基地。為了增加帖子的可信度,姑蘇毛十七還在帖子中陸續貼出部分聚美優品所售化妝品的采購單,這些采購單顯示,多個國家大牌化妝品的采購價低得讓人心驚。而姑蘇毛十七自稱從2011年年初至2012年5月份,其任職於聚美某品牌化妝品渠道開發一職,所以才能了解到這個內幕。
這個帖子迅速成為新浪微博上的轉發和議論熱點,也讓那些喜歡從網上購買化妝品的女孩子膽戰心驚。
在陳歐看來,這篇帖子的內容真是漏洞百出:“例如清單當中蘭蔻精華肌底液30毫升裝隻比7毫升的貴1塊錢,這樣的供貨價顯然有問題。另外大型電商采購都是軟件係統下單,不會用Excel,而且很多產品聚美都沒有賣過。”盡管聚美優品方麵進行了充分的澄清,但這篇帖子依然造成了極壞的影響:由於網絡銷售化妝品天然就不被信任的特性,聚美優品的用戶產生了極大懷疑,工商投訴特別多。
因為化妝品廠商和聚美優品處於線上線下渠道的曖昧關係,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替陳歐說話;競爭對手更是乘機對聚美優品“落井下石”,極力地打壓聚美優品。這種孤立無援、被動挨打的狀況讓陳歐火氣衝天。董事會上,他顯出年輕人沉不住氣的一麵,宣稱要在自己微博上論戰痛罵。徐小平連忙按住他:“這種話你提都不要提,抓造謠的人警方自然會去處理。”
那段時間陳歐的壓力特別大,卻不得不在公司和倉庫之間來回奔波。而且聚美優品要準備B輪融資,但投資人過來洽談時,陳歐忙得都抽不出時間。
該帖子出現後不久,聚美優品公司報警,警方很快找到了網友姑蘇毛十七,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將他拘留,這起網絡熱點事件就此演變為一起刑事案件。姑蘇毛十七這才承認,那個帖子純屬他個人無端捏造,沒有任何事實根據。他也根本不是聚美前員工,不過是因為應聘聚美優品的職位失敗而惡意報複,故意抹黑聚美優品。
然而,在2013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前夕,姑蘇毛十七的這個帖子又被翻出,讓人們對聚美優品商品的品質再次產生質疑。為此,2013年5月,姑蘇毛十七不得不連續兩次在天涯發帖向聚美優品公開道歉:“我很後悔,在網上發表言語前沒有顧忌對該公司影響的問題。”
2013年7月12日,針對姑蘇毛十七詆毀聚美優品的案件,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被告人毛某某被判處拘役6個月,緩刑6個月,罰金1萬元人民幣。這是電商行業第一起因造謠毀謗而追究造謠刑事責任的案件。在曆時一年後,姑蘇毛十七製造的這場聚美優品假貨風波最終落幕。
但陳歐心裏清楚,質疑聚美優品的聲音並沒有消失。陳歐一直是一個十分愛惜自己名聲的人,在他看來:“我作為名人、公眾人物,沒事就被人說陳歐在賣假貨,誰受得了這個事兒?而且關鍵是你的靶子又特別大,被對手一次次地攻擊,真的很難過。這事不解決,我晚上都睡不著覺。而且聚美有天去上市,麵對華爾街也要回答這個問題,別人問你貨是真的是假的,你解釋不清楚,你不能說我有授權就夠了,消費者會說,誰知道你授權會不會也摻假。”
自我營銷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陳歐和聚美優品積聚了極高人氣和銷量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詆毀和攻擊。要知道,中國人的價值觀一直是追求中庸,反感高調,拋頭露麵自然會被打得滿頭包。
而且化妝品銷售天生就是一個容易被質疑的行業,在陳歐看來,“隻要你在網上賣化妝品,哪怕是賣自有品牌,別人都說你賣假貨。聚美優品一天幾十萬訂單,網上沒有任何人說你貨有問題,不可能”。對於消費者的質疑,陳歐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法是:“第一時間響應,快速回應消費者質疑,聯合品牌給他解釋。這個行業是一個很痛苦的行業,注定一開始就受到質疑。但是我們做的就是全麵和品牌合作,去保證消費者體驗,對消費者每個疑問一定不躲避,堅決負責。消費者如果不相信解釋,我們隨時提供30天無條件退貨。”
而要消除消費者對化妝品的質疑,陳歐認為聚美優品除了有義務出品“史上最權威的真假辨別教程”外,更要力推一套防偽碼體係,即通過成為品牌的中國區代理,確保每一個進聚美優品倉儲的SKU,都自帶一個基於二維碼的防偽碼,且這個防偽碼隻能使用一次,掃後便作廢,以免被假貨鏈條二次利用。當消費者購買了聚美優品的相關產品時,消費者線下可通過二維碼隨時隨地掃描,即時進入真品聯盟防偽碼體係,通過唯一的防偽碼來核對產品的真假,由此從機製設置上淨化電商環境,打消消費者對假貨的疑慮。總之,為產品貼上防偽碼,用這個防偽碼體係徹底解決行業的假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