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一邊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商業模式,生怕別人知道,另一方麵覺得所有不理解自己苦心商業模式的人都是SB。俺的方向肯定是對的,真理永遠在少數人手裏,不堅持哪有希望!而且大佬都說,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再堅持幾天哥就把BAT滅了。
打住!大佬們說的堅持,是對創業的堅持,對團隊奮鬥精神的堅持,而不是對商業模式的堅持,更不是對創始人內心的小驕傲的堅持。
馬雲最開始做黃頁,數次調整,上市後阿裏也從B2B轉型做了淘寶,成就了今天的千億美元巨頭;360也從早期的社區搜索轉變成一個以安全為核心業務的百億美元互聯網巨頭。聚美,最開始做的是遊戲內置廣告,如果沒有對商業模式的重新探索,也早死了。
互聯網就是一個高度變化的行業,連大佬們都是在激烈變化中尋找新機遇,我們更應該激烈地擁抱變化。創始人的使命感不是實現自己內心的小愛好,更不是維護自己的小自尊,而是實實在在找到一條正確的路帶你的團隊取得成功。
互聯網高速變革,所以隻有對自我質疑、對商業模式持續質疑,找到大的市場、一個高速發展的機會,找到你的風口,去順勢而為,才能找到真正的爆發點。
另外,商業模式的保密在中國沒有意義,因為中國的企業永遠贏在執行。在美國起訴facebook創意侵權然後拿到幾十億美元這種生意,在中國是完全不可能的。
中國的創業者是最不容易的,他需要在無數的競爭中麵對最強大的對手,最後一將功成萬骨枯。也正因為此,我相信隨著世界全球化,中國的企業家是有能力征服世界的。
第二,就是質疑擴張。
好,現在恭喜你找到了可行的商業模式,你很興奮,團隊很興奮,投資的土豪也很興奮。你拿到了不少資金,準備開始大展宏圖。最近中概股上市潮,不少土豪賺到錢了,這個時候找土豪們融資可是好時機。最近聽說不少項目天使輪估值就到了1000萬美元,A輪估值接近1億美元,絕對是創業者的春天啊。
但為什麼最近估值高了?錢多了唄,基金賺錢,融資也容易。土豪錢多了必然會開始投資,那創業者錢多了會怎樣?擴張唄。
大部分企業拿到了錢就會開始瘋狂擴張,增加業務線,立幾個看起來順眼的人當事業部總經理,配幾個兵,瞬間辦公室就坐滿了。結果呢,山頭林立,辦公室政治也多了,有了任命就有了權力,人多了浪費也多了。
我們曾經目睹很優秀的企業在融得大量資金後急速擴張,結果所有的融資全變成賣不掉的庫存。
我們曾經麵試了一個做自有品牌的高管,工資不菲,比我們公司副總裁還高。她做了什麼?一年製造了一個億的庫存賣不掉,直接把供應商拖死了。我們問她,你能給聚美帶來什麼?她臉紅微微一笑“我有燒一個億買來的經驗教訓”。那你要多少工資?她羞澀地說,跳槽怎麼也漲個50%吧,期權總得有吧,畢竟是高管。
市場上流通最大的就是這樣的人。很多企業融資後擴張,且不說方向對不對,對業務的理解和人才儲備根本跟不上擴張的需求。公司裏多了一堆副總裁和總經理,更不要說扔個手雷炸死一片的總監。最後除了多了一堆沒創造業績的人和燒了很多錢,什麼壁壘都沒有。
融資很多的企業都會因為盲目擴張死掉,更不要說在座的很多資源匱乏的創業者。而這種擴張會把無數錢燒掉、交了很多學費,而這些交了學費的人最後都可以輕鬆跳槽,找到好工作。
看看你公司裏麵有多少人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真正扛業務指標,多少掛著高管職位不管業績?聚美到現在為止,我們隻有8~9個副總裁,然後總監也就四五個人,之前很長時間我們隻有3個副總裁,而我們專注的就是把手裏幾個化妝品SKU賣好。如果我們當時沒有專注,我們早死了。
早期的創業者一定要知道子彈集中在哪裏能砸出一個坑來,單點突破建立壁壘才是初創企業的玩法,擴張,那是屬於土豪企業的奢侈。
第三,質疑用人。
所有企業家都喜歡說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也喜歡大侃自己的用人哲學。因為這樣不但顯得自己愛才,而且能用好人才是大師啊。其實很多公司用人都有問題。
有段時間我們公司市場部被挖人挖得厲害,一開始我也很緊張,雖然走的不是核心,但總知道公司的商業機密,而且這樣的挖角必然會導致公司內部的震動,很多人會質疑公司的體係,害怕內亂。當時我也糾結了很久,但最終結果呢?很快對手公司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