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濟人利物非吾事,自有周公孔聖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之類的箴言都是教人安分守己甭管閑事的。的確在中國農耕社會,閑事可不是輕易能管的。一不小心別說好心沒好報,能不惹上一身忙煩就己萬幸。象李四出門在外,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精神誠然可嘉,但有那個手段嗎?沒那個手段可就慘了,既幫不了別人的忙,又賠了自己。輕則挨一頓暴打,重則缺胳膊少腿,回家後還不能講。“誰知道他在外麵是怎樣惹事生非的,活該”。這還不算冤,要算冤還數人家設好了圈套讓他往裏鑽,他滿腔熱血地衝過去,正中人家下懷,宰他沒商量。
“人在對麵,心隔千裏”,諸如李四的事誰曉得是真是假?所以,老成持重之人身在江湖都曉得閑事少管,明哲保身。
還有王二不在其位,欲謀其政。不錯,他是出於公心,但誰理他?誰聽他呀?在編的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何況是他。再說“允許他謀其政,還要我在其位的官幹嘛?莫非是請他來證明我食肉者鄙?他要來幫忙幫閑還可以商量,管閑事沒門。如果他硬要狗打耗子也行,進來試試,讓他吃不了兜著走。咆哮公堂、聚眾鬧事、蠱惑人心、目無尊長等莫須有的帽子,隨便弄頂給他戴戴,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關他個三年五載,看他還敢麼!怎麼他不服?想去告?哼!官官相衛,怕他個球”。唉!想想也是,官府有權有勢,王二他在野之人,胳膊能擰得過大腿?還是老老實實在家呆著,明哲保身吧!
王二不謀其政,問問鄉裏鄉親的事,總可以吧?那也不行!誰能擔保他不會搞串聯,不煽風點火,不搞地下組織。做草民的應該清楚,我當官的最樂意你們個個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彼此互不信任,互相防範,一盤散沙,走不到一起,才便於管理,便於我從中謀利。
原來如此,這閑事還真不能管,應該明哲保身。不過話又說回來,就是能管,王二他在野之人也沒那個精力。自家的油鹽醬醋誰來管?吃了上頓想下頓。你們說指望官府,想都不用想,那些狗娘養的民之父母說起來愛民如子,實際上平時除了征收苛捐雜稅外啥也不管。一有外敵入侵,大大小小的民之父母早拋下子民跑得精光不論,反倒過來責怪我們老百姓缺少愛國主義熱情,不講究氣節,真是其有此理!身在這樣的社會,不明哲保身行嗎?
25、鬥智不鬥力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講:“中國人的貪利之心是不可想象的,但法律並沒有想去加以限製,一切暴行獲得的東西都是禁止的,一切用術數或狡詐取得的東西都是許可的”。
不少人覺得孟德斯鳩先生的話未免武斷,委屈了我們。我大大的不以為然,翻開中國農耕社會幾千年的曆史陳賬,可有一點冤枉了我們?從莊子生活的時代起就有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的感歎。竊鉤者因為有暴力傾向,所以要殺頭,不比竊國者憑的是智慧,不但不會被殺,而且要受到全體人民的頂禮膜拜。
中國有句跟孟德斯鳩的觀念相差不多的俗語是“打死人償命,哄死人不償命”。如果允許打死人不償命,那誰都可以和官府動手動腳,基本的社會秩序則無法維持。如果規定哄死人要償命,那統治集團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試看那些登上龍椅的君父,奪得厚祿的高官,有幾個不是慣於搞陰謀詭計、玩權弄術的高手?
中國人對智鬥的熱衷,也在於中國農耕社會是一個講究忠孝,講究順從,壓抑個性的社會,這樣的社會製度無疑會引起被壓迫者的不滿。但被壓迫者不滿歸不滿,若要付諸行動,還得反複掂量:官府既有文治又有武功,明目張膽地跟他們訴諸武力無異於以卵擊石。隻有借助於智鬥,正麵不行從反麵,明的不行來暗的,硬的不行用軟的,方有揚眉吐氣的可能。於是乎借刀殺人、趁火打劫、無中生有、隔岸觀火、笑裏藏刀、混水摸魚、金蟬脫殼、偷梁換柱、過河折橋、調虎離山、欲擒故縱、破釜沉舟、滿天過海、美人計、反間計、苦肉計、空城計等計謀智術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各樣的爭鬥場中,愈演愈烈,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