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中國企業的病根子(12)(1 / 2)

為了這事我曾經想了一想。

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師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勢,兩國的照相師就不相同。站定之後,他就瞪了眼睛,伺機攝取他以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擺在照相機的鏡頭之下,表情是總在變化的,時而活潑,時而頑皮,時而馴良,時而拘謹,時而厭煩,時而疑懼,時而無畏,時而疲勞……。照住了馴良和拘謹的一刹那的,是中國孩子相;照住了活潑或頑皮的一刹那的,就好象日本孩子相。

馴良之類,並不是惡德,但發展開去,對一切事無不馴良,卻決不是美德,也許簡直倒是沒出息”。

27、忍為上

將忍辱負重的忍,小不忍則亂大謀的忍,和韜光養晦式的忍說成是理智的上上之舉,也勉強過得去,因為這等忍,雖然也會給當事人的精神帶來短暫的不快,但跟將要完成的使命和可能實現的目標相比還算值得。畢竟,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難免不碰到各種不如人意的事。如果動輒為此寢食難安,或寧為玉碎,頭破血流,那勢必會因小失大,一事無成。尤其是在主張相忍為家,相安為國的中國農耕社會。不開心的事十有八九,天高皇帝遠、欺行霸市、仗勢欺人、飛揚跋扈之徒無處不相逢。這等忍的精英當數能耐嫂子奚落的蘇秦,能忍惡少胯下之辱的韓信,能承漢武宮刑之恥的司馬遷。他們為了自己的遠大抱負,忍天下難忍之事,可欽可佩。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等忍總是屈指可數,難得一見。絕大多數人的忍都是苟且的忍,習慣的忍。

上中學時,讀到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時覺得忍是崇高的,忍是為著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於是也暗暗的下定決心:“要學會忍,要以‘將相頭頂堪走馬,公侯肚裏好撐船’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別人是有誌者事竟成,我卻是誌也立了,努力也付出了,雖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已有一點小小的進步,但對照唐人婁師德的唾麵自幹來仍相距十萬八千裏。這麼一想,那苟且的忍,習慣的忍實在偉大,實在難能可貴。

忍總是痛苦的,肉體的精神的兼而有之,人非大徹大悟,絕不會在唾麵之辱麵前,如此的忍得徹底,忍得利索。

通常的小後生剛剛涉足社會總還保留幾許天不怕地不怕的塵根,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受到一點不公平的對待就想抗爭,目無尊長,但尊長可是好惹的?哪裏有反抗,哪裏就有鎮壓。小後生的抗爭不但討回不了公道,而且會招來更大的屈辱,“小辱不肯放下,惹起大辱倒罷”。這時,除非是有著鋼鐵般意誌的超人,仍死不悔改外,其它的凡夫俗子早已從中得到了教訓:忍固然是痛苦的,但總比不忍帶來的惡果小。在巨大的尊長勢力麵前,一個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要想混口飯吃,保全性命,隻有忍著點。還是老話說得好:能忍者自安,吃虧人常在。或許,開始的時候忍得不自然,但時間一長,多吃幾次虧,就習以為常了。

適當地忍,即使不為重大的使命也沒什麼不好,說是忍也好,說是互諒互讓也行。問題是當忍變作一種習慣,一種奴性,一種下意識的行為,則有害無益。凡事逆來順受,忍氣吞聲,忍辱含垢,隻為苟全一條性命。在尊長固然是獲得了和平與安寧,所有的矛盾統統消解於愚民的隱忍之中,自己可以毫無顧忌的盡情享受,為所欲為;在愚民卻失去了人之為人的本性,與無心無肝、無血無肉、無欲無求的草木何異?

28、消極

中國人消極的種類因賢愚貴賤的不同,而有忍讓的、避世的、省儉的、知足的、宿命的、酸葡萄的之分,正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且讓我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