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超越性方法(2)(2 / 3)

今天這個世界發生了太大的變化,這是人類幾千年來從未碰到的事情,我們來學習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比如這些年,中國有成千上萬的企業老總,每到周六、周日就上各種總裁班,各個名校的停車場都停滿了小轎車,這真是個奇觀。有些人簡直就是“上課專業戶”,一天到晚都上課。其實,這種人很聰明。他明白,如果一個月來聽一次,有可能整個學期下來都沒聽到多少有用的東西。但是,如果他天天來聽,也許就有一句話被他領悟了,他可能就贏了。更不要說,學員之間還有那麼多資源可以被不斷地激活、共振。

我們要學習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處在一個特殊的曆史階段。中國特別需要企業家的時候,卻缺乏這個資源。因為幾百年來,我們中國的民生工業,或者說是民族工業,一直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壓迫,在夾縫中求生存,中國曆史上最需要、最重要的一筆資源—企業家,一直沒有正常成長起來。但是近20年來,這筆資源突然成長起來了,它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最寶貴的要素。但是有一點缺憾,那就是大多數情況下,有些人沒有做好理論準備。在中國突然發生重大的革命性變遷時,有一批率先進入者承擔了這個曆史責任。他們衝進去,重新整合資源,拉動了中國經濟。但這些民營企業家在整體上還沒做好曆史準備,因此空閑的時候,他們都變成“鳥人”了,飛來飛去,參加各種培訓班,學習一些戰略性的思維方式,接受一點新東西、新思想,開拓自己的眼界。

當今人類的整個適應模式和反應機製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遷,但是我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如今,我們的思考方式也已經發生了太大的變化。所以,美國一位名叫奧弗斯特裏特(HarryA·Overstreet)的教授說過,有創造才能的人,不僅能夠看到客觀存在的東西,而且還能看到應該存在的東西;不僅可以看到已經存在的東西,而且還能看到將要存在的東西。這句話,很有道理。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來,對未來沒有很好的預測,那麼你明天將生活在過去。同在一條起跑線的一批人,5年、10年、20年以後,他們中間有可能冒出巨人,有的人會達到高不可攀的頂峰,也不排除有的人會跌到深不可測的穀底。其實很多情況下,成功與失敗不取決於技術、工具、操作的差別,不取決於你是否不吃、不喝、不睡,1天幹24小時,而取決於你的思考、你的思路。

(第3節)境界超越

境界超越是講方法論,主要是管理方麵的,有兩條—超法和超我,就是萬法之法歸無法,達到一個最高的境界。管理達到最高的境界,也遵循這樣一個原則。

不說可能比說效果更好

良寬法師是日本江戶時代著名的僧人、書法家和詩人,武功也很好。有一天他接到一個口信:“你的遠房侄子是個大戶人家的紈絝子弟,不務正業,你要教育教育他,否則他以後就不能繼承家業、光宗耀祖了。”於是,良寬大法師走了幾百裏路到了那兒。

家人都知道法師是來教育侄子的,他的侄子也知道了,非常害怕:“這個人的武功很好,他來教訓我了。”結果第一天,法師什麼話也沒說,大家都有點納悶。第二天,還是一句批評的話都沒說,大家更覺得奇怪了。到了第三天,仍然一句責怪的話都沒說。直到他臨走,全家人一起送出來時,侄子心裏還想:“這是怎麼回事啊?”

法師走到門口時,突然跟侄子說:“哎呀,你看看,我老了,不行了,這腰也彎不下來了。你能不能幫我把那隻鞋子拔一下?”“好的,好的。”侄兒趕快彎腰把他的鞋子一拔。法師接著說:“唉,你看看,還是你們年輕人好啊,我們老了就不中用了。”說完,他就走了。侄子突然醒悟過來了:“哎呀,對啊!他不是說了嗎,他老了,不行了,可我現在還年輕啊!如果我年輕的時候不努力、不進取,那以後怎麼去繼承這個家業啊?我們的家族又怎麼能興旺發達呢?”

這就叫一默如雷,沒有一點批評的聲音,卻猶如雷鳴般震撼。

當然,說與不說,最終效果如何,這也是因人而異的。這需要人有悟性,像禪宗所說的“根器好”。但是,千萬不要認為,所有的人都沒有你的悟性高。其實,管理者在很多情況下都有這樣的想法,從而采用機械式的管理方法。我認為,在很多事情上並不是這樣的,就是對最笨的孩子你也不能這樣想。你達到了最高的境界,一句話沒說,卻可能比什麼都說包含的東西要多。

在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的自傳裏,有一個故事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