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態度與不可能思維(3)(3 / 3)

所以,在今天這個世界,永遠不要輕易地說不可能。水杯實驗我們都實實在在地看在眼裏,這是科學絕對不是魔術。

我有一次在清華大學講課的時候提到這個實驗,說:“你們這麼多人,還有很多是博士、碩士,你們都很清楚,這是水的表麵張力。請問,如果一開始我就在這兒放一碗水,滿滿的,在那兒放一碗金屬物質,誰敢跟我打個賭,誰能相信把這些東西全部放進水裏而一滴水都不流出來?盡管你們是博士、碩士,都知道水的表麵張力,但你們誰也不敢打這個賭。可見我們的觀念深處、我們的思想深處,還是有一些非常可怕的障礙的。你們總是認為,這怎麼可能呢?可是你看,不但可能,而且還有那麼多的可能性,可以放那麼多的東西,同時我們還有別的辦法來放入更多東西,這就是創新思維。今天這個世界永遠會給我們以發展的機會,我們要不斷地創新。”

什麼是創造

有一次我給通用汽車全國各地的營銷經理講課。我說:“你們要我講課最好有針對性,我現在就給你一個針對性。我看了你們給我的材料,你們在今年的任務描述裏說要占領這個市場、分析這個市場、調查這個市場、了解這個市場、滿足這個市場、適應這個市場、服務這個市場……你們都說到了,很好,但是你們忘了一個—你們怎麼沒說“創造這個市場”?請問什麼叫調查這個市場?50年前我手裏激光筆的市場有沒有?100年前投影儀的市場有沒有?300年前日光燈的市場有沒有?沒有,它是哪兒來的?是我們人類創造出來的。

“什麼叫做創造?去年一過完年,初八我到浙江杭州講課,我乘動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杭州,當時我想剛過年可能沒多少人去杭州的,可是我下車沒幾分鍾,發現月台上擠滿了幾百上千人,因為幾列火車同時到了,上車的、下車的都是人。我忽然產生一個幻覺—我想象300年前,清政府說要造一條鐵路從上海到杭州,這麼大的投資,你一定需要進行社會調查,那你去上海人家敲門:‘你家有沒有人今天想到杭州去?’‘沒有。’你就是敲了100家、1000家的門,可能都沒有一家當天想到杭州去,那你就會得出一個結論:沒有需求,沒有需求你就不會造這條鐵路。但是我的問題是,當你把這條鐵路造出來後,需求就被你創造出來了,需求不是你調查出來的,需求是我們人類創造出來的。”

什麼是創造?我覺得有些人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還是不深刻,我們應該對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進行“血洗”。比如我問一個問題: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什麼?或者說市場的最大好處是什麼?我想,很多人會說市場的最大好處就是資源得到最優化的配置,市場經濟就是資源最優化配置的經濟。這好像也沒錯,我們的經濟學就是這樣認識的。換句話說,能有一個好的交易製度,使資源得到最優化的配置,我們就可以創造出無窮無盡的財富來。那麼請問:最好的製度在哪兒?

告訴你,最好的製度是螞蟻的社會,是蜜蜂的社會,它們的社會是組織得最好的社會,螞蟻與螞蟻之間、蜜蜂與蜜蜂之間配合得很好,誰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從沒有任何怨言,它們之間的交易成本幾乎為零,它們的摩擦係數幾乎為零,組織得非常平滑。甚至狼的社會也比人的社會組織得好些,它的效率很高。但是請問:它們創造了財富沒有?為什麼沒有?

這樣,我就要問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究竟是什麼讓我們人類走到今天?人類是怎樣創造出這麼多難以想象的巨大的財富,所有這些增量是從哪兒冒出來的?是這兒—我們的大腦,這是最偉大的總根源,是我們人類社會最偉大的變量—創造。

所以我想說,當你聽到“市場經濟就是資源最優化配置的經濟”時,千萬不要以為你聽到了一句什麼了不起的真理,那僅僅是初級本質。我們應該逐漸認識到一個更大的市場本質,那就是創造功能。正因為我們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和宣傳市場的創造本性,所以我們的競爭不是創造的競爭,而是模仿的競爭,主流市場國家的創造活力沒有在中國的市場經濟活動中得到最充分地體現,我們的價值觀、發展觀甚至世界觀,都遠遠沒有產生與我們國家相適配的創造性。

什麼是創造?2011年年初,全世界在同步播放一個紀錄片—“MichaelJackson’sThisisIt”(《邁克爾·傑克遜:就是這樣》),是關於邁克爾·傑克遜計劃舉辦的演唱會的整個準備過程和他的生平資料的集合。其中有些鏡頭我印象很深:邁克爾·傑克遜在排練試唱時,一遍一遍地要求重來。他說:“不是我要求高、苛刻,而是因為我接下來的演唱會要改變我演唱會的曆史,我想創造我的演唱會新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