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態度與不可能思維(5)(3 / 3)

主持人:“真的?那你們兩位怎麼會通信結成伉儷的呢?”

女生:“本來呢,我也不太願意跟他通信聯係,因為我們不是很熟悉,但是因為他第二封信裏有一句話當時感動了我,後來我就給他回了一封信。”

主持人:“噢,他的第二封信裏麵有一句什麼話?”

女生:“我記得很清楚,他的第二封信裏麵有這樣一句話:‘請你給我一次機會,我將還你一生的幸福’,就是這句話打動了我。”

就這句話?我就突然想了,《相約星期六》這個節目播出以後,我最保守的估計,七八千萬人觀看了這期節目,而在這些電視觀眾中,隻有七八萬的男生覺得6號女生不錯,七八萬的男生中隻有千分之一,也就是80個男生給她寫了一封信,那這80個男生當然是比較積極主動的了。但這80個男生中,隻有一個男生寫了兩封信,就是她現在的丈夫。

那能不能這樣分析:這七八萬人中,可能大多數都這樣想:“《相約星期六》播出以後,全國二十幾個省這麼多人都可以看到6號女生。雖然她很不錯,但能輪到我嗎?還是別去湊那份熱鬧了。”所以,99%的人都不會寫信了,盡管他們也喜歡6號女生,但隻有她的丈夫一個人成功了。那麼我的問題是:難道他是七八萬喜歡6號女生的男生裏麵最聰明、最能幹,所有的條件最好、最適合她的嗎?當然不是。但是有一點,他是和別人有區別的,那就是主動。我們千萬不要強調條件,他的所有條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是最積極、最主動、最進取的,所以他成功了。

問完6號女生,主持人又問那位男生:“你當時怎麼會想到寫兩封信的?”那個男生說:“那天晚上我看《相約星期六》,雖然以前也看過,但沒有這種感觸。當時我一看到6號女生,也就是我現在的妻子,就興奮得不得了—啊,她就是我要找的女朋友。”聽聽他語言表達中的那種強勢,這就叫做誌在必得。但千萬不要誤會,說這七八萬男生裏麵隻要他主動,就一定能夠成功,我絕對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在這七八萬男生裏麵最主動、最積極、最進取的是他,那麼他成功的概率肯定要比別人高。你一封信都不敢寫,怎麼會成功呢?你連成功的概率都沒有。但是他呢?至少可以比你多一個機會吧,盡管是萬分之一的機會。

在今天這個社會,你不主動、不積極、不進取,等在那兒,誰會給你機會呢?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生命的本質在於主動,這是自然從一開始就設定好了的。我經常對我的學員說:“我認為你們就是最主動的人,因為你們有從。

1000公裏、2000公裏,甚至更遠的地方過來聽課的,這就是一種主動。你們不遠千裏趕到這兒,幾天的課聽下去,我想總會比你在家裏睡大覺要好一點,總會得到一些東西,也許一兩句話就可能讓你的一生受用無窮。”

(第6節)看不見的選擇

人生就是一種選擇

無論是選擇積極、進取、主動,還是選擇消極、等待、埋怨,其實人一生都是在做選擇。在我的學員中,很多人不遠千裏、萬裏來聽課,這首先是他們的選擇;其次,如果他選擇聽下去,會不會聽一天就不想聽了,第二天不打算來了?沒有。第二天比第一天聽課的人明顯要多。然後選擇坐哪個位子,戴不戴領帶,戴什麼顏色的領帶,要不要做記錄,要不要主動地發言,要不要主動地思考,所有這一切都是選擇。法國著名哲學家薩特曾說過,“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這是人的宿命。所以,人的一生都在選擇,人的生命軌跡就是自己選擇出來的結果。為什麼這樣講?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你不妨找出自己初中、高中的畢業照。特別是歲數大一點的人,看能不能從照片中發現點什麼。

美國人最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你去看全班同學拍畢業照時的表情,總有那麼幾個人表現出善意的微笑,微笑中透露著自信的光芒。然後你再仔細地看,又總會有幾個同學,臉部表情很僵硬,憤世嫉俗,好像人家欠他多少錢似的。雖然這有偶然性,但是偶然性裏麵也有一定的必然性。那麼找出了5張、10張、100張、1000張、10000張,有了足夠大的量以後,美國人就去調查,看看有沒有可以統計出來的規律。結果10年、20年、30年、50年跟蹤下去,他們發現,畢業照裏凡是臉部表情比較友好的、散發出自信的光芒的人,他們的平均成功率以及生活的幸福質量,要遠遠大於那些臉部表情不友好的人。

換句話說,如果你們從一開始就對自己的人生表現出積極的傾向,那麼它就會一步步引導你們走上積極、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