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成為遠景規劃的先鋒(1)(2 / 3)

就這樣,一種由於“惰性”形成的習慣給我們帶來無法挽救的損失。相反,如果我們已養成了從現在開始,馬上行動的好習慣,就會給自己下一道命令:“馬上起床!”在這種心態的指使下,我們會立即起床。可能就因為我們早起了一會兒,會為公司聯係一筆驚人的業務。

我們生存的世界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卓越的公司管理者,絕對不會每天沉浸在對昨天的回憶或者對明天的幻想之中,而是勇敢地麵對客觀環境的變化,重視實實在在的今天,根據變化製定出相應的決策。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把握今日等於擁有兩倍的明日。”歌德也說:“把握現在的瞬間,把你想要完成的事物或理想,從現在開始做起,隻有勇敢的人身上才會賦有天才、能力和魅力。”要想讓公司不斷向前發展,取得更大成績,作為一名管理者,必須克服人類的“惰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現在開始,馬上行動起來。用“馬上行動”這樣一個好習慣來克服“惰性”。

“注重現實,立即行動”可以影響和改變一個人的方方麵麵。這種心態和習慣能幫助一個人去做他所不想做而又必須做的事,也能幫助一個人克服各種困難,去做自己想做的那些事。這樣就能使一個人緊緊地抓住“現在”,而抓住了“現在”,就是抓住了機會,就可以相應地做出正確決策,製定發展目標,使自己的公司不致於停滯不前,或者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斯托擔任國際銷售執行委員會七個執行委員之一時,曾作為該委員會的代表走訪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有一天,斯托來到澳大利亞東南部墨爾本城,與那裏的商業工作人員進行了一次勵誌談話。

兩天後,斯托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家出售金屬櫃的公司經理伊思泰打來的。

從話筒中可以聽出,伊思泰情緒非常激動:“先生,我將告訴你一件令人吃驚的事!你聽後會與我現在一樣激動!”

“什麼事?說出來聽聽。”

“我們公司原定目標是一年之內銷售額翻一番。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我們在兩天之內就實現了這個目標。”

“噢?這真是一個奇跡!你是怎樣達到這個目標的?”斯托問。

“這完全是你的功勞,在前兩天的談話中,你講到推銷員亞魯推銷保險單失敗後又成功的故事。許多人聽後都有些懷疑,而我相信你的話,並且銘記你說的那句警句:‘馬上行動!’之後我仔細查看了我的卡片記錄,研究了10筆死帳。我決定提前處理這些賬務。聽你談話之前,我認為解決這些賬務比登天還難。這次我下定決心,心裏不停地默念‘馬上行動,馬上行動!’,並抱著積極的心態去拜訪這10家賬戶,結果收回8家欠債。現在我更加堅信:一個人如果擁有良好積極的心態,認真麵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並且馬上行動,他所爆發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故事。伊思泰為什麼能夠在短短兩天的時間之內,實現了一年的長遠計劃呢?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他清醒地麵對“現實”——存在的問題——10筆死賬,然後製定出決策——立即處理,接著以積極的心態馬上行動。

許多公司雖然也製定了很多誘人的計劃,但遲遲不能實現,就是因為管理者不懂“注重現實”的重要性,這樣的管理者頭腦中永遠隻有“幻想”。在他本來應該說“從現在開始,馬上行動”的時候,卻說“以後再做吧!”。

著名航海家哥倫布還在求學時,偶然讀到一本畢達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圓的,他就記在了心裏。

對這一說法,哥倫布進行了長時間的思索和研究,最後大膽提出假設,如果地球真是圓的,他便可能走一條捷徑到達印度。

自然,許多有常識的大學教授和哲學家們都恥笑他。因為,他想向西方行駛而到達東方的印度,豈不是癡人說夢話嗎?

他們告訴他:地球不是圓的,而是平的,然後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將駛到地球的邊緣而掉下去……這不是等於走上絕路嗎?

然而,哥倫布對這個問題很有自信,隻可惜他家境貧寒,沒有錢讓他實現這個冒險的理想,他想從別人那兒得到一點錢,助他完成自己的事業,他整整等了17年,還是失望。他決定不再等下去,於是啟程去見皇後伊莎貝露,沿途窮得竟以乞討糊口。

皇後讚賞他的理想,並答應賜給他船隻,讓他去從事這種冒險的工作。

不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是,水手們怕死不願出海,沒辦法,哥倫布采取強迫的手段招了一些水手。一方麵他又請求女皇釋放了獄中的死囚,允許他們如果冒險成大事者,就可以免罪恢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