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把握變革達到卓越(2)(1 / 3)

一個組織良好的法律事務所必須擁有以下人才:具有替各種案子作好準備工作的特殊才能者;具有想象力的人,他能夠了解如何把法律條文與證據同時納入一個很好的計劃中。具有這些能力的人,並不一定同時擁有出庭處理案件的能力。因此,法律事務所一定要聘用熟悉法庭程序的人才。我們若再進一步分析,將會發現,許多不同的案子,需要各種不同的專門人才來做事前的準備工作,以及出庭處理。一位專門研究公司法的律師,可能對於處理刑事案件就會感到完全陌生了。

我們隻要瀏覽一下當天報紙上的新聞,必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報道:在同一管理機構下合並的工商企業,創造了無比的力量。

今天是一群銀行合並,明天又是一群鐵路公司合並,過幾天又是幾家鋼鐵公司聯合起來。這一切的聯合行動,其目的全是為了運用更多人的智慧,發揮出無比的力量。

日本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有過這樣的想法:把索尼公司的全部人力資源檔案都燒毀,以消除人們對低學曆員工的歧視。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充分利用所有員工的智慧。

田宗一郎是本田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他在一次會上說:“文憑是什麼東西?充其量不過像一張電影票,能保證我們在電影院有個座位罷了。”

一位管理者如果重視別人不能幹什麼,而不是重視別人能幹什麼,因此以回避缺點來選用人而不以發揮長處來選用人,那麼他本人就是一個弱者。他可能看到了別人的長處卻把它當成自己的威脅。但是事實上從來沒有哪位老板因為他的部下很有能力、業績優秀而遭殃。

美國鋼鐵之父卡耐基墓碑上的碑文說得最透徹:“一位知道選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強的人來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此。”當然,這些人之所以比卡耐基“更強”,是因為卡耐基發現他們的長處,並應用了他們的長處。實際上,這些鋼鐵工作管理者隻是某一特別領域裏,或在某一特別工作上比卡耐基“更強”,而卡耐基是他們的最高管理者。

卡耐基的巨大財富,就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雖然擁有為世人稱道的財富,但他絕非一個獨裁式的財閥;相反,他喜歡與人共同創造財富,共同分享財富。

卡耐基原本是一個毫不出名,且對鋼鐵生產知之甚少的小工,但當曆史將他推向鋼鐵事業時,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於是,他四處網羅人才,用近50名專家組成了智囊團,這些人都與他有著共同的目標,即將鋼鐵業推廣。在他的創業過程中,正是經由無數專家出謀劃策,才解決了許多疑難問題;正是這股無與倫比的心靈力量的凝聚,產生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財團”。

知人善任,是卡耐基成就事業的第一要訣。卡耐基在談及他成功的原因時說道:“我的工作就是激發他們(智囊團)提供最佳服務的願望。”卡耐基把人才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他曾經說過:“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隻要保留我的組織成員,4年以後,我將仍是一個鋼鐵大王。”在卡耐基的智囊團裏,各方麵的專家形成了合理的智能機構,對所有重大問題,智囊團都能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因而有力地推動了卡耐基事業的發展。

煉鋼專家比利?瓊斯,就是卡耐基鋼鐵王國裏的一個得力幹將,在匹茲堡兢兢業業為他做事。

希爾也曾是他智囊團內的人物。由於卡耐基慧眼識珠,經過反複甄選,相中了希爾這位年及弱冠,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引薦他去研究500多位富豪的成功史,造就了一代奇才——“成功學”第一代祖師拿破侖?希爾。他認為希爾研究的“成功學”是一個“經濟的哲學”,這個哲學是異於蘇格拉底、柏拉圖與傳統西方思想史的哲學體係。它不僅是一個幫助人脫離貧困,實現富裕的方法,更是一門幫助人建立完善人格、享受美好人生的大學問。

眾多人士的成功實在是他們知人善用的結果。一位現代管理者能否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還在於是否給下屬以合理的物質報酬,做到財富共分享。

樂於分享致富,是卡耐基博愛精神的體現。他曾說:“最重要的,成功者要明白分享之道:一切勿一味貪得無厭地索取,而不懂得幫助他人。當我們明白財富的增長是因為大家肯‘互惠互利’時,我們就會知道與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分享的重要性。”

應用所有人的智慧,需要管理者有博大的襟懷。同時,這也是用人的一種藝術。這就要求管理者在用人之前必先知人、識人。不僅要了解每位員工的特長與技能,而且要了解其氣質、性格、嗜好、情感與理想等等。隻有這樣,才能把所有人用到最恰當的位置上,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為企業創造出最佳效益。

23.抓住一切擴大優勢的機會

卓越管理者的智慧23:努力創造機會,讓自己的企業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每一個微不足道的機會都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要想成為卓越管理者,必須抓住生命中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機遇,以此作為通向成功之路的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