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技術引進戰略中應注意引進適用技術。所謂適用技術是指適合於本國、本地區或本企業經濟條件和環境技術條件,能產生最佳社會經濟效益的一種技術,亦稱適宜技術。一般來講,在引進技術選擇上要考慮五個條件,即技術條件、資金條件、資源條件、環境條件和社會條件。同時,在技術引進中應注意引進軟件。從技術引進的角度來劃分,一般可分為硬件引進和軟件引進,硬件在技術貿易中往往是指設備、零件等有形的技術實體,它可以迅速形成生產能力,較快地生產出產品,但在硬件交易中得不到技術專利和技術專門知識。軟件引進主要是引進技術專利、技術訣竅、技術設計、數據及科研成果等,軟件引進一時難以直接形成生產能力,往往需要本國的有關技術作補充,並與國內設備和製造能力相結合,才能轉化為經濟效果,但這種引進所需費用少,有利於促進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國企業技術引進應采用”軟硬結合,以軟為主“的引進方式,可收到少花錢多辦事、迅速提高企業技術水平的效果。
同時,在技術引進中還要重視消化、創新。從技術引進到能夠自己創新一般要經過六個階段:①操作階段;②維護階段;③修理並進行小的改良階段;④設計階段;⑤能夠自己製作階段;⑥自主開發階段。即在引進基礎上,在一定的技術領域內,利用本國技術力量獨立研究出新的技術,開發出新的產品。隻有能夠自主開發才是技術引進的最終目的。
在技術引進中要特別重視智力引進。一個有遠見的企業家應當特別重視引進人才,特別是關鍵領域的優秀科技人才,依靠他們,才能較快地開發新技術及新產品,並促進本企業科技隊伍更快地成長起來。
2.4部分市場戰略
部分市場戰略也叫依賴型戰略,這種戰略主要是為特定的大企業服務,企業用自己的工程技術主要滿足特定大企業或母公司的定貨要求,不再進行除此以外的其他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的研究開發,隻要不失去為之服務的特定大企業,就可以不必為追求發展而進行各種冒險創新的事業,就能安全穩定地經營。
選擇這種戰略的條件是:
(1)一般都是大企業的衛星企業或子公司采用此戰略。
(2)企業研究開發機構較小,研究開發重點是對材料及工藝進行研究與革新。
(3)采用此戰略的企業一般其專業化生產能力很強。
該戰略的優點是:按訂貨要求或母公司專業化的需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模仿現在已有的開發成果;一般企業不進行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隻完成專業化協作部分的生產任務;這類企業的研究開發工作的重點是在材料及生產工藝方麵進行革新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該戰略的缺點是:一旦特定大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進入衰退期,則為之服務的企業的經營也將陷入困境,因此要求企業具有適合不同用戶要求的靈活性。
以上介紹的四種研究開發戰略在技術水平和投入市場的時間方麵的差別可用圖8-1來表示。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經營戰略、戰略環境條件進行選擇,表8-2列舉了不同研究開發戰略的特點及適用情況,以及它們對各職能部門的要求。
圖8-1企業研究開發戰略圖表8-2研究開發戰略的特點、適用情況與對職能部門的要求各項特征研究與開發戰略企業的特征市場的特征財務方麵的特征研究開發製造營銷財務組織工作時機選擇進攻型戰略·在技術能力(包括人力、設備等)營銷力量等方麵有足夠的保證,並且領導重視·市場對新產品的需求迫切,推銷費用低·成本較高但潛在利潤大·需要最先進的研究開發成果·重視試製與小批生產·側重於激發初始需求·需籌措能用於風險性開拓的資金·強調靈活性·鼓勵敢於擔風險的精神·早期進入,開創產品生命周期防禦型戰略·科研能力一般但開發工程能力很強·有靈活的組織能力與非常敏捷的反應·市場容量大,非領先進入市場的企業所獨占·成本相當高,但比領先者的成本低很多·需要靈活的、反應快的研究開發能力·需要有建立中等生產規模的能力·能進行多種經營,激發起第二次需求·能迅速籌措到大量資金·能將靈活性與高效率相結合·在成長期的早期技術引進型戰略·研究力量很少,或幾乎沒有,有一定的開發力量。非常擅長於低成本生產·研究開發費用低·進入市場時,有能力在價格上進行競爭·低成本和薄利·在短期內仍可獲取較大利潤·需要有工藝開發與降低成本的能力·需要高效率與自動化的大量生產能力,足以降低成本·能使銷售與分配費用降到最低·需籌措大筆資金·強調高效率與分級控製·在成長期的後期或成熟期初期進入部分市場戰略·擅長生產熱門產品·有良好的工藝開發與組裝能力·營銷部門與研究開發部門配合好·現有產品仍有市場,但已為競爭者的改進產品所威脅·在技術市場方麵無重大突破·研究開發費用不大,但有時銷售費支出大,利潤低,但相當長時間內銷售量很大·有時可借助於改進工藝取得較高利潤·需要有工程應用能力,迎合用戶要求的能力與設計新的先進產品的能力·需具備中短期生產的靈活性·能分辨出並找出有利的市場麵·需籌措一定數量的資金·能適應不同用戶要求的靈活性與管理·在成長期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