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正如他父母所願成為了一個心地善良的好人,雖然沒有為世界和平作出過什麼貢獻,但為公司的和平卻真的作出了不少的貢獻:他是公司裏麵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層職員,但所有的人都願意把一些私人的或工作上的問題跟他說,不為什麼,隻因為他是個真正能守秘密的人。人總是需要宣泄的,宣泄以後就不會作出過激的行為,何況和平還會給出一些真正好的建議給宣泄者。
這年頭真正能守秘密的人太少了,就像熊貓一樣少,因為能守秘密的人必定是很有原則的人,也很守承諾。
不說謊、守承諾、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見義勇為等等許多美德在經濟社會裏慢慢被淹沒了,因為這些行為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但和平認為隻有做到這樣才算是個人,如果人人都在追逐名利、權勢、金錢滿足自己的欲望,其實和動物沒有兩樣了。
所以他30歲了隻能是個中層職員,不是沒有能力,隻是他把爭鬥的機會都讓給了別人。
和平就是這樣的一個男人。
一個平凡的人。
一個人。
人。
總有煩惱。
和平的煩惱不少。
最大的煩惱是和小玲的問題。
小玲的問題裏麵包羅萬象:大到社會層麵的,例如外國為什麼要打仗啊,小到家裏牆角的一隻小螞蟻為什麼在探頭探腦看我們啊什麼的。
小玲問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一定要得到滿意的答案為止,注意:是令她滿意的答案,不是標準答案。
和平經常為答一個問題要跑去翻許多的書,包括童話故事。
人。
總有歡樂。
和平最大的快樂就是和女兒一起,回答她的問題,然後看到女兒滿足的笑容。
和小玲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看到爸爸很認真的跑來跑去翻書回答問題的時候,那種抓耳撓腮的神情。
這是一個不幸福但又很幸福的家。
不幸福是因為小玲的媽媽離開了這個平凡的家,去追尋屬於她的那片金光燦爛的天空。
幸福是因為小玲雖然問題很多,但是從來沒有問關於媽媽的事情。
和平一直想不通這一點,到底小玲是對媽媽沒有太深的感情還是太懂事了呢。
但就算小玲問了,自己是否真的能如實的告訴她呢?
這一點隻有小玲心裏清楚。
小玲很清楚。
這也是她一天到晚問這麼多問題的原因:她不想爸爸傷心或者因為想起這件事情而傷心,所以她不讓和平有時間去想傷心的事,所以她不停地問問題。
一個問題要有超過一百個答案!
即使是一千個答案。
答案。
也隻是一個。
幸福!
很快和平就明白這一點了。
原因是在一個接小玲放學的下午,和平聽到了小玲和幼兒園老師的一段對話。
小玲,你爸爸還沒有來接你嗎?
爸爸馬上就到了,肯定是堵車了。
老師陪你等好嗎?
好啊,老師你真像媽媽。(和平停了一下腳步)。
嗬嗬,是嗎?
是阿,但是爸爸來了以後你不要提我媽媽啊。
為什麼啊?
媽媽走了,我不想提起她讓爸爸傷心。
小玲真乖!老師答應你。
從此和平更賣力地回答小玲的問題。
直到小玲上小學的第一天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