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嵩山派門中,好不熱鬧。大堂上滿是人,有些持了兵刃,有些空手立於那兒,隻要是手裏拿了兵刃的都是長劍。在東首是嵩山派門人和眾僧侶,原來是就進少林寺請來的公證人,是少林方丈方生大師以及數名覺字輩的僧人。在北南西各方的則是其餘六派人眾,羅奉英和峨眉派弟子都站在西首。
奉英見了方生大師現在無礙了,好不高興,又不知現下該如何稱呼,隻得招手微笑示意。方生大師也似乎見到了他,對他怎麼和峨嵋派弟子在一起卻絲毫不以為意,隻是點頭微笑了下。
這五嶽劍派和峨眉青城兩派,有峨眉青城是道教,恒山信佛,是一幹出家女尼,華山嵩山的都是俗家弟子,衡山則是僧俗都有,泰山卻是道俗都有。隻見個人臉上神色嚴重,似乎各派都是誌在必得這個七派盟主,看來七派都是早就想要有這一爭的了。
且聽東首一人走出來道:“各位武林同仁,今日我七大派,將要有一件大事發生,既在我嵩山舉行,便是白某做東。白某特地請來了武林中最有威望的方生大師前來給我們大夥兒做個證人,讓方生大師見證我們盟主的誕生,大家看如何?有何異議盡可提出來!”
隻聽得大堂內震天價一聲喝彩起來,無不歡呼道好,都道既然請到少林方丈,又有何不可的?無不歡呼雀躍,是以為一喜事。
方生大師走上幾步,雙手合十,道了聲:“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今日七大門派決出盟主,還望是武林一大幸事,貧僧來此,無非湊湊熱鬧,什麼見證者,太過言重,承蒙各位看得起,貧僧有幾句話要說。”
中人武部屏氣凝神,要聽他說什麼。
且聽方生大師繼續道:“盟主一事固然可行,隻是眾位切莫忘記了一點,結盟之事固然可行,若要並派,卻是萬萬不可,首先,各派劍法風格不一,有的甚至格格不入,若並派強行合而為一隻怕不妥,於武學一點上自是不妥;第二,各派古訓不同,宗旨亦不一,不可強求;至於第三,若並派了,隻怕是滿足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莫忘了,並派之後,定是單獨一個人做掌門,那另外六個掌門可都做不成掌門了,至於做什麼,恕貧僧難言。還盼各位莫被並派衝昏了頭腦為是。”
眾人麵麵相覷,隻聽得先前那個自稱白某之人道:“大師多慮了,我七派自是早便想到了此事,我們七派隻是合盟,萬萬不會並派,我們仍是各自的門派,各個掌門依然是掌門,隻是今後七派若一起行事,便是大家商量後,由盟主統一發號施令,這般隻怕不會涉及到大師方才所擔心的。”
又聽得北首一人笑道:“大師,第一條且恕薛某不同意大師的,若當真並派了,這於武學一點可不是不好啊,可沒要各位強行學不好的,大可取長補短,與劍術上卻是大有進境啊!隻是薛某自是不會同意並派的,還望大師放心。”
秦紅樓和泰山掌門在南首,但聽他冷冷道:“若當真並派似乎也無不可,大夥兒可是都商量好了的,認賭服輸,都同意憑武功高低來爭奪這盟主之位,若當真並派,各位為何卻又不敢了?”
方生大師道“阿彌陀佛。秦掌門此言差矣,我相信各位掌門並非不敢,而是顧及到創派數百年,享譽武林的聲譽,大家是不敢忘了古訓,不敢背祖忘宗罷了。難道秦掌門當真有此想法?看來貧僧的顧慮並非完全多餘啊!”
秦紅樓聽了背祖忘宗四個字,好不惱怒,冷冷道:“方生大師,我敬你少林方丈,隻是那背祖忘宗四個字為麵忒也難聽了吧!”
方生大師“阿彌陀佛”一聲,退了下去,不願卷入他們七派的爭鬥中去。本來這次嵩山白掌門邀他前來,他便不多願意,因此便隻派了幾個弟子作陪,隻為了化解這一場幹戈。現在既鬧出了這事,幹脆明哲保身算了,且等他們爭鬥去。
白掌門見他秦紅樓便要吵起來,連忙道:“秦兄言重了,大師此言並非說的秦兄,秦兄稍安勿躁,還等白某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