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慈善:行善是唯一不敗的投資(2 / 3)

許家印一直認為,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的同時,應該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支持教育事業將是恒大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但他認為自己所做的還遠遠不夠,所以他經常說:恒大捐助的數額是非常有限的,這將是我要努力的地方。但恒大的愛心是真誠的、無限的。所以不管怎樣,恒大都將把自己慈善公益事業進行到底,並希望能有更多的企業家關注教育,參與到扶貧、捐助失學兒童等慈善事業。而作為武漢科技大學的管理學教授,許家印在帶自己的碩士研究生時,每當遇到一些貧困學子,也會為他們墊付全部學費,還經常補貼一些生活費給學生。“大學可能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是國家的寶貴財富,看到他們就看到了以前求學的自己。”許家印總是這樣心存善念地生活著。

許家印雖然低調、謙遜,但他的善舉還是得到了人們的肯定和回報。除了樹立起了自己和企業的責任品牌形象之外,他在2008年的“中華慈善獎”大會上,還獲得了“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捐贈個人”殊榮,並在第一排受到了胡錦濤總書的記親切會見並握手。作為中國慈善領域的最高政府獎項,這是社會對許家印和恒大的最好回報。慈善是一項用愛心呼喚愛心的事業,我們相信許家印的愛心也將感召更多的人來為慈善事業做貢獻。公司發展離不開社會發展,而沒有社會的發展也就沒有公司的未來。許家印的善念和善舉也將使自己、使恒大最終獲益。

“行動風向標”

每年的元旦,是許家印最幸福、也最自豪的時光。每年的這一天,許多受過他資助的孩子會從四麵八方地寄來他們的舒心,除了彙報他們的學習情況,孩子們也在字裏行間溢滿了對許家印深深感激之情。這對許家印來說比做成了大生意還要高興更多倍。20世紀初的美國首富安德魯·卡內基曾在遺言中說:死而富有是一種恥辱。慈善,不是一種隨機的被動的應急性捐獻,它更應是發自肺腑的憐憫與愛心。這些話都是人生智慧的一種沉澱。

一個有錢卻非常摳門的商人,注定做不了大買賣。成不了大氣候。而一個樂善好施的人,往往能夠得到他人的信任和擁戴,反而能廣結善緣,使生意能夠做大、做久。能堅持這個原則,就會讓企業在商場上遊刃有餘、前景廣闊,許家印將是最好的證明。

4. 感恩:受益助學金,設立獎學金

如今的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獻愛心、做慈善的事業中來。而作為一些大企業來說,這也成為了他們工作中的一部分。有些人認為商人就是金錢至上的群體,在商言商,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思想的不斷進步,已經有更多的企業人逐漸體會到了,商業的本身就是共生共榮,在這裏付出了,在另外一個地方就會得到回報,所以,很多企業開始在做慈善上麵不遺餘力起來。知恩圖報的人,會更容易贏得信任、口碑和人緣,這對企業將是一筆寶貴的無形財富。投身公益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的保障性投資。更重要的是,知恩圖報將帶來跟廣泛的社會關係上的資源,這也是生意上的寶貴資產。

沒錢的時候,人們渴望得到更多金錢;但是,錢多了,有時也是一種累贅。如果處理不好,還很可能成為一種負擔,甚至威脅到整個人生。在許多人眼裏,一家公司越成功、規模越大,那應承擔越多的社會責任: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這句電影台詞其實有著很深奧的現實意義。一個商人財富越多,就應該把慈善事業當作自己和企業的一種追求。這不僅僅是公眾的一種期望,更應該是成功商人終生的修行。

把生意做大了,錢多了,整個人生境界和生活格局就不一樣了。原來就是想多賺錢,錢多了才明白要幫助那些力量弱小的人,自己得到的不僅是生意上的回報、人生上的頓悟,更有心靈上的感喟。著名企業家李嘉誠在生活中就非常熱心公益事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2月,成立於1980年的李嘉誠基金會已捐出及承諾款項超過80億港幣,而這些基金主要用於教育和醫療。這也是李嘉誠造就了個人聲譽的一個重要方麵。

許家印的身上有著和李嘉誠這一代人共同的印記:出生於困苦的年代,成長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階段,功成於祖國騰飛的黃金年代。作為和中國一起崛起的企業人,他們對黨和國家的熱愛是發自內心的。許家印憑借著一股韌勁,在極其艱難地環境中,完成了學業。又趕在國家恢複高考的時候,成了第一批入學的大學生。這為他以後的成功奠定了夯實的基礎。而改革開放之後,許家印又跟隨國家號召,來到南方創業,又乘東風建立起了自己的恒大集團。如今,恒大地產已經是國內地產業的霸主。沒有國家,沒有人民的支持,許家印深知自己是沒有辦法改變自己曾經深陷在貧困中的命運的。所以,無論如今如何功成名就,許家印總是懷著一種感恩,不管是對母校、對人民,還是對國家,都是一樣。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企業的發展更是不能沒有消費者的支持。看到了這一點的許家印便在自己有了能力之後,開始積極投身到從善事業中來。

自小便看到了“知識改變命運”的許家印,和李嘉誠一樣,首先都將自己的力量貢獻到了教育上來,這也是響應了黨“科教興國”的重要發展戰略。沒有學校提供的助學金,很可能就沒辦法讀完大學的許家印,常常回憶起那時的情景。他說:“高考徹底改變了我們的人生,國家助學金又支持著我們讀完大學。當時我一個月有10多塊錢的補助,這對一個來自貧窮鄉村的孩子來說,已經能支撐一種簡樸的日常生活。我非常滿足。”甚至當時許家印回家的車票錢,也愣是靠著從這點補助中省出來的。所以,許家印在自己的母校,即現在的武漢科技大學作兼職教授時,第一個就設立來了“許家印獎學金”。雖然力量有限,但是有著親身經曆的他,知道這些不多的獎學金,也將對一個家境艱難的學生有著很大的幫助,甚至也能像他一樣,得到改變命運的機會。而對自己所帶的一些較困難的研究生,許家印也是經常補貼、幫忙,私下裏盡了很多力。

對許家印的成就,他的大學導師倪國巨很驚喜。起初他並沒看到這個學生有什麼特別的本事或天賦,隻是覺得這個學生有幹勁兒、有目標,所以是他比較喜愛的弟子之一。而如今許家印已經成了商界精英,可是對自己的導師和母校的眷愛和關懷,仍讓倪國巨感到很意外。在2003年武漢科技大學周年校慶的時候,許家印就拿出了一百萬來資助學校的活動。後來,在和另一位恩師聊天時,許家印又因為恩師無意的一句話,再次為母校的學子提供了一些幫助。這位恩師告訴他:“我們班裏有好幾個學生,都品學兼優,但就是家庭貧困,如果因為這個輟學,實在是一種人才浪費啊。” 誰知許家印一聽,立刻對他說:“這樣的情況,你們早該告訴我的。”於是,又為這幾個學生進行了幫扶和補助,除了墊付全部學費,還經常補貼一些基本生活費。對於優秀的貧困大學生,許家印總是愛才、惜才,不舍得扔下一個,一直在盡全力幫忙。

2011年7月,恒大地產集團貧困大學生助學基金終於宣布成立。除了恒大自己的助學基金,許家印還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了3000萬元做慈善基金。借此,恒大將使全國百所高校,數萬名學子從中受益。再次被問及成立助學基金的初衷,許家印還是一如既往的誠懇:多年前,教育給我這個貧寒子弟帶來了轉機和希望,所以恒大地產集團剛起步的時候就不惜重金,積極回饋社會。在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恒大地產將始終堅持企業公民理念,積極回報社會,在慈善公益領域,尤其是教育方麵,實現更多投入。他還倡議更多人能夠參與到公益事業上來,形成全民的互動,為中國的未來——這些莘莘學子,注入更多的希望,幫助他們成才。

恩師倪國巨對許家印曾有這樣的評價:“勤於學習,善於思考,長於宏觀,精於細節。”這不但是學生時代對許家印的一個評價,更是對現在的許家印一個契合的闡釋。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民營企業家,許家印一直講自己和企業發展深深植根於社會的發展當中。從個人的感情上來看,許家印設立獎學金,幫助困難學生,是出於自己受益於助學金的相似經曆;但從企業發展上來看,他的這種公益善舉,也是表現了民營企業在市場活動中自覺擔當社會責任、響應國家號召的大企業素質。這必將塑造負責人的企業形象,提升企業的品牌影響力,達到深入人心、保持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的目的,對恒大今後的事業崛起將產生難以估量的重大作用。“一個合格的企業要懂得企業的財富是來自於社會,還要懂得怎樣回饋社會。”許家印一直在這樣詮釋著他對合格企業的理解,這值得每一個企業人共勉。

“行動風向標”

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實踐社會責任,是公司實現長遠發展的保證。尤其是生意到了一定規模,就應該返哺社會。善於投身公益事業或者慈善事業,可以使企業享受到下麵這些實實在在的利益:

第一,提高公司品牌形象。參與公益事業,其實就是一種公益營銷活動。公司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加社會的公共利益,而且能夠使公司的形象增強。

第二,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公司投身社會公益活動,特別是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與消費者有密切關係時,消費者就會對公司產品產生親近感,增加忠實度。

第三,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通過適當的營銷策劃,公司投身公益活動,不但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也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一種“雙贏”。

5. 不忘故土,反哺家鄉

早早地來到廣州打拚的許家印,如今已把廣州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在成為人們認可的企業和品牌之後,恒大也為廣州人民做了很多事。在地產之後,許家印跨界投資廣州女排和廣州男足,使得廣州體育頓時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而如今功成名就的許家印,也時時地想著自己的第一故土——河南。小時候家境貧困,是親戚鄰居幫助他完成學業,才能有現在的許家印。因此,許家印一直在惦記著,希望為自己的家鄉做一點貢獻,來報答故鄉人們的養育之情。現在的恒大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家總資產超過1500億的地產大企業,那麼許家印就首先想從自己擅長的地產領域著手,開始了自己反哺家鄉的事業。

近幾年,政府一直在致力於中國中部的經濟崛起,為中原經濟起建設做著宏觀規劃和布局。因此,河南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市場勢頭日新月異。而自地產業興起之後,一些大地產巨頭在國家一些針對性的房市調控政策之下,也在逐漸將投資重點向二、三線地域和城市轉移。這一切都給恒大和許家印為家鄉做貢獻的良好契機。許家印在一段時間的規劃和思考之後,很快作出了加大對河南的地產投資的決定。說做就做,許家印和恒大一向是執行效率極高的。2010年,恒大地產迅速在河南完成了地產的市場初步布局。在鄭州、洛陽、新鄉以及安陽等地,恒大布置的住宅項目超過450多萬平方米,投入總資金達320多億元。而他的報答之情,同時也得到了故鄉的回報,僅不到一年時間,恒大在河南就實現了30億元的銷售額,預計全年的銷售額將達到50多億元。這是許家印和家鄉的雙贏。

用自己的財富和資源來為家鄉做貢獻,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而真正讓許家印被故鄉人民感激的是他在家鄉教育等方麵的捐款和扶助。這不是短時間能見效的一項工作,即使是有了一定經濟能力的情況下,政府也難以很快加大在這方麵的投入和建設力度。那還是多年前的一個冬天,一件偶然的小事觸動了許家印多年前的回憶和感受。那次,他因出差路過老家,便驅車回鄉省親。在路上,一個年紀很小的孩子正在打豬草的一幕讓許家印很意外。這個時間,孩子應該還在學校沒放學才對,怎麼這個孩子卻在這裏幹農活呢?停車細問了之後,許家印被小男孩的回答弄得心裏非常不是滋味。原來,這孩子不是貪玩逃學,卻是因為家裏拿不出那一年不到兩百元的學雜費,結果隻能天天出來給家裏打豬草,幫幫辛苦的爹娘。孩子很想念學校,可是卻沒有辦法。

許家印忍著眼淚聽孩子說完,馬上調轉車頭去鄉裏唯一的一所小學看了看。沒想到,多少年了,在自己的家鄉,竟然還有這麼多的孩子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讀書。在冬天的寒風中,今有幾個小房間的教室似乎隨時都會倒塌下來。因為年久失修,房頂甚至出現了破洞,隻能用些破紙板之類的物什蓋著,被風吹的嗚嗚響著。屋子裏麵沒有燈,所以即使寒風刀削一樣地吹在孩子們的臉上,也隻能大開著門,不然就什麼都看不見。孩子們自己帶來的小板凳散落著,他們跪在地上在板凳上寫字,小手凍得紅紅的。可是孩子們習慣了,他們仍然在大聲地朗讀著課文,似乎已經被風吹得麻木了的手,已經都不知道疼了。

這樣的情景一下子把他帶到了多年以前,自己念書的時候。那長了毛的饅頭,那泥巴壘成的小桌子,那種渴望著讀書走出窮困的心情。沒有再多說什麼,許家印當即便聯係了當地鄉政府,要拿出一百萬元為這裏蓋一所希望小學。雖然那時的許家印正處在創業初期,資金也是非常緊張,可是他並沒有猶豫。很快,一棟能容納千人的三層教學樓蓋了起來,鄉親們高興地將學校命名為“加印小學”,來感謝這位“老鄉”。後來,為了解決鄉裏的交通問題,他又出錢將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條土路,修成了一條寬闊的水泥大道。再一次為鄉親們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逐漸地,家鄉很多發展不完善的地方都讓許家印看在了眼裏。那個砍豬草的小男孩時常出現在他腦海裏。他知道,還有更多的孩子需要讀書,教育資源的投入決不能在此止步。隨後,在鄉親們的殷切期盼下,許家印由投資了億元,在周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創辦了恒大中學。為了讓學校有更好的教學條件,許家印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六層的教學大樓寬敞穩固,還設有辦公樓、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等相關設施,一些現代化的教學儀器和數字教學軟件係統也被許家印引進了學校。學校還在全國各地聘請特、高級教師,優化教學資源,力爭打造軟硬件皆一流的教學環境。為了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恒大中學每年將設立200萬元的獎學金,並實行特優生免費教育的政策、考上清華、北大的,學校還將資助六萬元大學費用。除了基礎教學,在體育和藝術特長等方麵學校也是重點鼓勵。“教育報國,造福桑梓”的辦學宗旨,“尚德重儀、打造品牌、文化立校”的治校理念,“立師德、抓質量、重服務、樹品牌”的教風、學風,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下,許家印的心血沒有白費。該學校曾先後榮膺“全國百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學校”、“中國民辦教育50強”、“河南省民辦教育先進單位”、“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等幾十項殊榮,迅速得發展成了河南省民辦教育的典範。讓這座學校很快成為了全省學生心之向往的好學校。

幾年來,學校的教學成果碩果累累,成績斐然。作為民辦學校的後起之秀,恒大中學已經為當地培養了近兩萬名優秀學生,有2000多名考上了北大、清華等全國一流名牌高效。學校的升學率一直全省領先,聲名在外。恒大中學的建立,極大地帶動了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緩解了教學資源的緊張。除了這些短時間的成效,這所學校也推動了當地的教育機製的發展和完善,將對河南大部分地區的辦學條件的改善以及教育質量的提高,帶來的加大的積極作用。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更是一項對河南人民造福的巨大舉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有著長遠眼光和宏觀格局的許家印,知道幫助一個兩個,甚至一百個貧困學生完成學業也隻是杯水車薪,隻有真正將家鄉的整體教育環境帶動起來,才能最終實現孩子們都能有學校上、上得起學校的願望,也不會再有小小年紀就迫於家境要去砍豬草的孩子了。

如今,伴隨著公司的跨越式的發展,恒大在慈善領域,尤其是教育領域的投人也逐漸在下大力度。恒大不但通過自辦教育機構來為教育事業做貢獻,還通過扶持教育機構來實現教育資源的完善和普及。“作為黃土地的兒子,我的少年和青年時代在貧寒中度過,對貧困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對勞苦大眾有著深深的情感。隻要能力允許,竭盡所能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竭盡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我時刻謹記在心的事情。”許家印的這段話讓人們親切地感受到了他的真心和熱忱。隻有真正體會過,才能如此感同身受。也才能如此用心。

“行動風向標”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少年時的夢想讓許家印的看到了現在孩子們的夢想,而少年時得到的關懷,也是許家印現在在為家鄉帶來的關懷。如今已經成為首富的許家印,仍然記得要“達,則兼濟天下”的傳統美德。正是一種簡單、實在的“知恩圖報”的心情,才能讓他不忘故土,反哺家鄉。不被金錢蒙蔽了雙眼,不讓地位冷落了感恩、行善的心,許家印的善心和善舉也會影響著恒大的全體員工,讓恒大也將有服務社會的理念,最終使自己與人民和社會相融合,做到真正的和諧共贏、持續發展。

6.“5 2”送給家鄉的經濟厚禮

2011年,在許家印的家鄉周口舉行的河南省“5 2”經濟合作活動上,許家印做出一個重大決定:把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恒大中學送給了政府,支持家鄉發展。這所學校許家印花了很多心血,投資1億多元、精心打造了11年,但是為了能夠回報生養自己的家鄉,許家印並沒有一絲的猶豫。他在活動上動情地說:“多年前,教育給我這個貧寒子弟帶來了轉機和希望。十一年來,恒大中學也給北大、清華等全國各大高校輸送了兩千多名優秀人才,幫助成千上萬的貧困子弟圓了讀書夢。這讓我非常高興和自豪。”在將學校送給當地政府後,許家印期待這所學校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能為家鄉的教育事業不斷貢獻力量。

“5 2”經濟活動是由河南省政協在2007年倡議並開展的一項工程。該經濟工程旨在為各地的河南商會組織和在河南本地安家落戶的異地商會組織之間,搭建一個交流合作的平台,並借此促進河南省地區和周邊地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所謂“5 2”經濟合作活動,是指在“5”個地方——周口、商丘、駐馬店、南陽、信陽,和“2”塊地域——境內、境外豫商會之間搭建溝通橋梁,形成經濟互動。當“5 2”經濟合作活動由許家印的家鄉周口市主辦時,為貫徹該活動“牽手合作、振興豫東南”的活動宗旨,周口市政府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擴大該省市的經濟開放程度,加大優勢資源的宣傳力度,廣交商界各方有識之士。為了吸引人們的關注,周口市政府還推出了一批重點招商項目,力爭促成一批經濟合作成果的實現。而在這次活動中,身為家鄉一員的許家印成為了本次經濟活動的重要企業家和參與者之一。對家鄉有著深厚感情的許家印在活動中親切地說:“河南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我親愛的故鄉。河南人堅韌與執著的性格是我人生道路上最大的財富與動力,也鼓舞著我克服困難、追求成功。”因此,為了能給家鄉帶來更多的福祉,除了恒大中學,他還為家鄉送上另外兩份經濟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