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一是恒大還將全力支持河南的經濟建設,提升河南各省市的發展競爭力。在當天的活動中,恒大集團已經與周口市政府簽署了一係列戰略合作協議,恒大將向周口輸入15億元左右的投資基金,為當地打造一座超五星的高端酒店。除此,恒大同時也將全麵參與到周口市東新區的建設當中,將恒大所擁有的資源調動起來,搭建新區與外界的更多的合作平台。在地產業方麵,恒大將先後參與鄭州、洛陽、信陽、安陽、新鄉、舞鋼等地的城市化建設,給當地老百姓帶去高性價比的民生精品住宅,推動當地的民生建設。許加印表示,通過全方位、多領域的戰略合作,恒大和周口等地區將在經濟互動中形成犄角之勢,迅速實現當地經濟的跨步飛躍。沒有人會認為這將是一番空話,所有人都知道,恒大絕對有這個實力來兌現他的諾言。
恒大給出的另外一份厚禮也將為家鄉的發展帶來福音,許家印承諾,恒大會帶動更多的河南企業家參與到河南的經濟建設工作中來中。作為廣東省河南商會會長,許家印見證了很多河南企業家們的事業正發展地越來越好,而如果能將分步在全國各地的河南商會和河南企業家團結起來,那麼這股力量,將對河南全省的經濟建設帶來難以估量的助益。一個人、一個企業的力量畢竟有限,且涉及到的領域也會有限製,但倘若眾人各作其長、各獻其力,就一定能眾人是柴火焰高,真正的給家鄉帶來實質性的幫助。而在這次經濟活動之後,在廣東省開辟了自己的事業的許家印,還會推動廣東省各商會和河南省各商會達成一批戰略合作協議,鼓勵更多的企業家來為河南發展提供支援。
“我希望,通過在住宅產業、旅遊產業、教育領域等方麵的持續投入,給父老鄉親帶去實實在在的好房子、培養良好的教育環境,推動河南的文化發展、經濟繁榮。”無論人在哪裏,無論事業如何如日中天,在許家印內心深處,總想為河南的父老鄉親做更多事。推動河南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一直是他放在心頭的一件頭等大事。而在他的第二故鄉廣東,許家印也被譽為“南國公益第一人”。先後多次的捐款,許家印的公益事業捐款已累計達1500多萬。這其中有的資助了廣州的一些特困學生、經濟困難的教師,私人捐助的百名貧困大學生,還有向廣州市教育基金會、慈善會的捐款。對生自己、養自己或是成就自己的地方,許家印都心懷感恩。在社會為自己提供了機遇和發展之後,許家印選擇了反哺社會,將自己得到的給那些需要的人。愛心和感恩就像一根接力棒,正從許家印的手中傳遞到更多人的手中,他是一位真正令人敬佩的企業家。
這個社會目前有很多像許家印一樣的企業家,在自己有了成就和能力之後,開始積極回饋社會,做慈善、做公益,回報家鄉、回報消費者。可是很多人也會問,他們為什麼甘於這樣做呢?如果把這些錢用來發展公司,豈不更好?回答這個問題,僅僅用感情和道德層麵來作解釋,似乎並不能完全顯示出這些熱衷於公益的企業家的大智慧。美國的《戰略管理報》曾經對469家來自不同行業的公司作了一份與此相關的調查,讓人吃驚的是,調查結論顯示:資產回報率和公司的社會公益效果有顯著的正麵相互關係。也就說,一個公司對社會公益投入地越多,所能帶來的利潤和回報也更多。這或許讓人很迷惑,公益並非營銷,這是一筆看起來並沒有回報的投入,又怎麼能得出這樣的結果呢?
其實,即使這個問題也不難。很多商人都知道,公益事業雖然不直接帶來利潤,但它對企業的潛在促進力卻是非同一般。如今雖然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產業升級等方式,都可以實現的發展進步。但想要獲得長久發展,更多的企業還是將問題的解藥放在了品牌戰略上。想要達到長久獲利的目標,就必須要具備社會的正麵影響力和廣泛的公眾認知度。
人們為什麼願意買名牌,買恒大的房子?因為他們最受消費者認可,我們最相信他們的產品,所以我們選擇名牌,選擇恒大,而不是名不見經傳、不知底細的雜牌產品。品牌度就代表著對企業的信任度,同時也就代表著消費者的購買力度。答案就在這裏。一位最家鄉有著深厚感情的老板,肯定是一位有著善良的老板,他的產品和他的服務一定就是可以信得過的產品和服務。良好的形象總能更博取更多的信任,這就是企業打響品牌、樹立良好形象的目的所在。當然,我們不會因為這樣就質疑恒大的公益事業,就非議許家印的濃濃鄉情。能夠送給家鄉這樣大的“經濟厚禮”,必是一位有著大胸襟、大格局的企業人,許家印值得每一個人景仰和學習。
“行動風向標”
許家印常說:“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就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不管是建立恒大中學、小學,還是把學校送給家鄉政府,還再到之後為家鄉送來的經濟厚禮,這都是他回報社會、實現企業責任的真實寫照。能夠懂得回報社會的企業家是難得的,能夠不忘本的企業也將是深深紮根於民眾中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家和這樣的企業,將在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為社會持續貢獻力量。我們希望恒大集團和許家印的公益事業會帶動更多人,影響更多的人,這是企業人每個人都值得認真對待的人生修行。
7. 做合格的“企業公民”
2005年,恒大地產榮獲首屆“中國最佳企業公民”的稱號,拿到這枚獎章時許家印的內心很激動。這枚獎章不僅是對自己工作多年的鼓勵,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份國家、社會和人民對他的信任,對恒大的認可。華人企業領袖李嘉誠曾提到,“企業公民”已經成為了一個現代經濟社會的重要命題:企業家如何與未來的中國社會其他階層和諧成長?他的回答很簡潔,卻很精辟:企業家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商人。
雖然企業是以經濟利益為發展目的的組織團體,但是企業家卻不能隻帶著利益的眼光去領導公司、製定公司發展戰略。如果企業家的眼中隻有利益,那麼就會讓企業成為一個功利性極強的團體,這樣的團體,不論是生產的產品,還是提供的服務,都必將完全脫離消費者,遠離人性的評判標準,最終喪失企業活力和與人和諧共處的能力。
當被問及對“企業公民”概念的理解,許家印說:“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是一個具有公民意識的企業,而一個具有公民意識的企業,不但要注重公司本身的經濟績效,還必須關心和努力提高企業行為對社會和環境所產生的重要影響。‘企業公民’其實是企業作為一個團隊在社會中履行責任,它不是企業的單個行為,它的整個品牌,整個信譽,都應該體現這個‘企業公民’的形象。”許家印的這段話表現了他對“企業公民”概念的深刻理解,這是非常難得的企業人的思考模式。“公民”二字一直就意味著法律保障下的權利和義務。將公民觀引申到企業的社會責任範疇——建立企業公民理念,不僅是對企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發展訴求,也是企業參與社會環境改造的權利和義務的法律保障。
有人把企業公民的行為標準定位在六個方麵:公司治理,道德價值,環境保護,供應鏈夥伴關係,員工權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這幾個充分涵蓋了企業與人民、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的處理。一個合格的公民是既懂得維護自己權益,也懂得達成社會責任和義務人。隻有這樣,才能讓個人在社會群體中更好地融合、互動。同樣的,一個合格的“企業公民”,也需要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將自己的社會關係處理好,才能更好地被社會認同,被消費者信任,才能與社會互惠互利,和諧共贏。
恒大地產的發展就是一個實現這六個方麵“企業公民”標準的過程。無論是公司的經營管理,還是打造消費者滿意的精品住房的產品發展概念,再到與合作商與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方麵,恒大都一一地在努力實現。在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當中,整個經濟市場都很不景氣,許多企業正在舉步維艱。麵對這種情況,也在艱難度日的許家印仍然表示,在我們現在還有一些能力,那麼對那些曾經在我們困難的時候幫助我們的合作商,我們也要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貸款300萬以下的情況,就直接接受就可以了。300萬以上的,經過商討後可以做的,也可以接受。
從一件件這樣的實例中,相信每個人都感受到了恒大的責任心和道德感。自己能幫助別人的,就要去幫;自己也很難的時候,也要提供自己能給出的幫助。這樣的結果很自然,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恒大的義舉必將時人人都看到了恒大的信譽、責任感,在困難時候都願意出手幫助的企業,在發展好的時候也必定會惠及自己身邊的企業。正如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一樣,有了好的聲譽,就可以廣結人脈,拓展發展資源,在自己為難的時候,也會得到別人的傾囊相助。做企業也是一樣。而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地產空頭的恒大地產,最為人信服和認可的地方還是它的慈善公益事業。
可是恒大的公益之路仍然很長。恒大的慈善還做到了國外。2004年,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了百年罕見的大地震,地震又引發了高達10米的巨大海嘯,印度尼西亞、泰國和印度等周邊地區均受到眼中影響,生命、財產損失極其慘重。中國方麵當時立刻做出了反應,在第一時間向各受災國提供了人道主義援助,並緊急輸送救災物資。看到新聞後的許家印惻隱之心再次大動,他知道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麼。思考後,他馬上親手撰寫了一份題為“用行動譜寫新廣州、新亞洲、新時代”的捐款倡議書,並發表在《廣州日報》上。這份倡議書在公司所有員工、甚至整個廣州市都引起了強烈反響。很快,恒大集團內部的捐贈活動迅速開展了起來,恭維海嘯災區捐款達103、36萬元,成為廣州市捐款最多的企業。而在恒大集團的號召和影響下,廣州地區的愛心捐款也達到了3000多萬元,讓人歡欣鼓舞,交口稱讚。
廣東省慈善總會負責人說:“我們深為恒大集團的員工驕傲,為許家印擊掌叫好。許家印是我會的永久名譽會長,在世界災難麵前,他和恒大集團的員工表現了博大的愛心,展現了我們廣州的新形象。”恒大的慈善公益事業不但在國內做得風生水起,也走向了國外,走向了世界人民的心中。敢問,這樣的企業人,這樣的企業,如何不能被人所津津樂道、舉手稱讚呢?在這樣的“企業公民”思想的引導下,恒大已經穩居中國企業500強,民營企業20強之列。恒大地產在地產界如今也已經是執牛耳的地位,恒大地產這位“企業公民”正在為全社會貢獻力量、改善民生,這是一位真正合格的“企業公民”。
“行動風向標”
如今的恒大集團,是一位在社會主義經濟和發展事業做著卓越貢獻的建設者。無論是先進的管理模式,適應時代需求的發展思想,還是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恒大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著一位合格的“企業公民”的大智慧、大格局。真正能夠主動地承擔起社會責任的企業,才能真正做到定位於群眾、服務於群眾,同時也受益於群眾。公益事業是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產力,而隻有真正合格的“企業公民”才能運用好這種生產力,恒大的成就莫過於此。
8. 肩負委員責任,關注弱勢群體
作為在紅旗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許家印和很多人一樣,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貧弱走向富強的一步步曆程。因此,許家印在大學讀書時,就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獲得了向黨組織靠攏的機會,成為了一名黨員。而在許家印成立恒大集團之後,發現自己的公司裏也有很多黨員、預備黨員。可是作為剛建立的公司,恒大並沒有健全的黨組織係統,使得很多人的黨關係無法得到落實,以致於接觸不到黨組織生活,黨費不知道怎麼交、往哪交,預備黨員的轉正也成了一個懸而不決的問題。於是,通過和廣州市海珠區黨委溝通後,許家印決定了成立恒大黨委的相關事宜。通過注冊登記,將公司的眾多黨員員工都納入了恒大的黨組織範圍內。作為廣州市第一家建設有黨委的民營企業,廣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蘇誌佳在掛牌上儀式上高興的表示:“民企成立黨委,可有效擴大黨的工作的覆蓋領域,既可推薦優秀黨員到非公經濟組織工作,贏得企業主對黨建工作的支持,又可選派黨建工作聯絡員,增進非公經濟組織對黨的信任和擁護。”
恒大自從成立了黨委以來,上下全體員工都感受到了黨的親切關懷和鼓舞,每個人都各有幹勁兒、有熱情了。恒大的基層黨組織,大大增強了公司的內部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一向熱衷於公益、慈善的許家印,對自己公司的困難黨員也經常予以幫助和慰問,甚至還設立了黨員互助基金。隨後,恒大集團的工會、共青團等組織也相繼建立起來,真正向“暖黨員心、凝黨員魂、聚黨員力、固黨員根”的思想理念大步走上去。看到了團結如一家人的公司,許家印心裏總是說不出的高興。
如今,許家印帶領恒大向黨組織靠攏的步調已經越來越快了。在當選政協委員後,許家印的影響力在兩會上也顯露了出來。2009年的“兩會”上,許家印委員向大會提交了兩份傾力關注民生的提案:《建立“企業利潤強製捐助機製”,在全國務城鎮設立“低收入家庭扶助基金”》和《建議國家“三控”房價,確保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憑著對民生問題的深切關注和作為有責任、有擔當的“企業公民”身份,許家印和他的這兩份提案成為“兩會”和會代表以及媒體的關注和討論的焦點。他舉出數據資料說:“目前中國企業數千萬家,有過捐贈記錄的僅幾十萬家,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企業沒有慈善行為。”所以許家印認為,以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環境來說,這是一個不健康的市場狀況。國家的公益組織不少,可是不但是企業對公益事業的投入不夠,就連很多群眾個人,對做慈善和做公益也抱著不信任的態度。說起來,這絕不是企業和群眾沒有用心的表現,而是源於製度的不健全。
中國目前的慈善事業的確還缺少政策法規製度方麵的推動。由於法製體係的缺失,很多人看不到自己慈善行為真正落實到需要的地方中去,而不完善的激勵措施,更減緩了公益組織發展慈善事業的進程。這些都影響了中國公益事業的公信度和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人們為貧困地區捐款,錢卻進了當地官員的腰包,甚至養肥了一些不良的慈善公益組織,這都是亟待解決的大問題。所以,肩負著委員責任的許家印,在“兩會”上對中國的慈善公益運行體製毫不諱言,道出了人們的擔憂和不滿。為此,他真誠地建議,希望政府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著力改善已經實施的《公益事業捐贈法》中不健全的地方,進一步明確受贈主體、捐贈主體的資格、責任和義務,並明晰慈善組織的性質、職能以及管理、運營的基本準則,為企業和個人投身慈善事業營造更良好的法製環境和人文環境。許家印認為,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慈善的每一分力量、每一分熱心都能實在地給那些弱勢的、需要的人帶來福音。
每一年“兩會”,許家印都把群眾們真正關心的、真正需要的在會上表達出來。他已經超脫了恒大集團這個企業的範疇,而是將自己真正放在了“服務人民”的位置上,將自己的政協委員的責任發揮到最好、最高。恒大不僅說著,也一直都在做著。即使先後被賦予了全國“愛心捐助獎”和“年度十大慈善人物”等種種社會殊榮,許家印也總是看得很淡。他隻做自己認為對的、認為有責任要做的事,其他的他並不在乎。作為地產大亨,從打造自己的“微利”精品樓盤,到成立企業黨委、修建希望小學、中學,再到捐助災區、困難群眾和弱勢人群,他的每一個舉措都在帶領著中國的企業為社會建設承擔更多的責任,貢獻更多的力量。隻要是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添一塊磚、加一片瓦,也讓他比做了一單大生意、賺了一大筆錢高興的多。
在他的委員之路上,許家印更多的眼光放在那些非常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身上。他認為,關注弱勢群體的發展,是社會和諧發展之本。於是,他又提出了《關於加大加快廉租房建設》和《關於重視和解決城市農民工子女教育》兩個提案。在廉租房建設提案中,他號召全國更多的房地產開發商及其他有經濟能力的企業,與政府一道,加入到廉租房建設這一偉大的工程中來。參照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幹意見》,城市廉租房已成為當前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重要途經。許家印相信,隻要所有開發商及其他有經濟能力的企業都以此為職責,彙聚大家的力量來建設城市廉租房,那麼全國各城市廉租房的建造數量和普及速度都將有極大的提高。為了讓影響力擴大,恒大帶頭捐建1000套廉租房希望得到更多企業的相應和支持。
而對於城市流動人口、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許家印更是格外掛心和重視。眾所周知,許家印對教育事業一向是不遺餘力。教育是國家未來的發展主要助力,深切地關切著民生發展的許家印作為委員,如何能不時刻殫精竭慮。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帶來的是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可是作為城市重要建設力量的民工等流動群體,自身的利益和發展卻難以得到保障。因為住房困難,工資低且權益沒有保障,這部分人生活都很艱難,溫飽難以為繼,更別說他們孩子的教育問題了。而且這部分人群牽涉麵較廣,後續壓力很大,各方的工作都需要整合,做不好,甚至會影響社會穩定。因此,許家印希望政府能夠出台更多的外來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相關法規政策,在政府的公關調控下,聯合社會各方力量,為資金、校舍和各種教學資源搭平台、建橋梁。在這方麵,許家印也承諾,願意發揮表率作用,積極為這部分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問題。
“行動風向標”
在2010年初的“恒大慈善萬人行”活動總結大會上,許家印認真地說:“公司全體捐獻出的這三千萬元畢竟有限,一萬人的規模也隻能是冰山一角。一個企業的捐助資金是有限的,中國需要更多有責任心的企業站出來,幫助更多的需要幫助的人渡過難關。許家印如今既承擔著恒大領導人的重任,也把社會責任放在了自己肩頭。從“企業家的企業”到“社會的企業”,許家印將完成社會角色的一種巨大轉變。做慈善、做公益,關注弱勢群體,恒大和許家印將會繼續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