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道:“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古往今來,凡成就事業者,必是善於會挖人才之人。
現代企業家,沒有一個人愚蠢到去懷疑人才的作用。趙勝養士數千人,劉備三顧茅廬,曹操倒履迎客等例子自不待說。但真正求得可用之才又相當困難,於是一些愛才之人,把目光投向自己朋友的手下,渴望尋得相應人才。
我們說:朋友的能人也可以挖。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才合理的流動是正常的,況且自己不挖,也會有別人挖。隻要不暗中操作,來去自願,想必朋友也不會怪罪的。
有一位房地產商,生意越做越大,自己已無力獨自管理下去。但又遍尋人才不得,感慨找一個合適人才,在偌大一個京城也不容易啊!在一個聚會的場合,他認識了朋友圈中的一個人物,此人號稱“房地產銷售狀元”,兼具管理、融資才能。與筆者的朋友一交談,大有相見恨晚之勢。
經過權衡,決定高薪請他到自己的公司來效力。筆者的朋友先以十分優厚的待遇吸引他加盟,並給他一個很輝煌的發展前景。然後又去和他的上司——自己的朋友坦誠相商。
事情沒想到出奇的順利。大家畢竟是生意場上的人,較為精明,對一些無可奈何的事,也會平靜地接受。
目前,筆者朋友的房地產公司發展勢頭良好,這位高手也非常慶幸有了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正可謂是一個雙贏局麵,這樣的結果不是最令人滿意嗎?即使自己的朋友失去了一個人才,也可以用同樣豁達的心胸去重新搜集到一位更合適的高人。
會挖人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但能挖掘得出類拔萃的人才為我所用更為難得。即使是朋友的能人也可以考慮,這既可以降低培養人才的成本,同時可以更好地使用人才,為自己的公司獲取更大的利潤。
一家私營公司的管理者以每月15萬元的高薪聘請了兩位優秀的管理者擔任公司要職。
“這值得嗎?一年共支出360萬元!”公司裏有人對這種做法表示懷疑。
“很值得!”管理者滿意地回答,“這還算我幸運才請到的呢!”“公司發展到現在,雖然已達一定的規模,但是要想使目前的銷售額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卻很難,似乎公司的發展受到了瓶頸的製約。瓶頸是什麼?依我分析,就是缺少優秀的人才。”
“現在,人才戰打得十分激烈,不出高價如何能吸引到‘金鳳凰’?”這位管理者的話,說的很大氣卻又不盲目。
我們知道,員工的薪酬是公司的人工成本的一部分,員工薪酬的增加意味著公司的負擔加重。尤其是高級人才的聘用,更會使人工成本迅速向上攀升。因為一個高級管理者的薪酬相當幾十個普通員工的薪酬,如此高額的投資究竟能不能帶來更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