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會議管理(1)(1 / 3)

第一(節)會議管理工作概述

一、會議管理應該把握的原則

會議是企業議事、決策的主要方式,是保證企業正常運行的必要手段。會議的目的在於集思廣益,促進溝通,統一思想,提高行動能力,進而解決問題。因此,會議必須遵循以下原則進行。

1.高效原則

會議的首要目標是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會議要少而精,組織效率要高。企業無論召開什麼樣的會議,都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可開可不開的會議堅決不開,必須召開的會議,要精而簡,講究效率。

2.充分原則

會議不論大小,都應充分進行準備。會前應圍繞會議的議題和目的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整個企業、有關部門和員工的意見及看法,準備好有關文件和材料。開會不搞突然襲擊,不打無準備之仗。

3.(節)約原則

企業召開會議要厲行(節)約,不講排場,不追求形式,緊密圍繞會議相關內容進行安排,切忌把會議作為休閑娛樂的活動。同時,會議的準備、組織安排也不能鋪張浪費,與會議召開無關的內容和物品一律不在會議準備和會議議程範圍之內。

二、控製會議數量的工作要點

控製會議數量的工作要點如下:

(1)根據實際工作需求選擇適當的議事方式,如:會議、麵談、現場指導、電話溝通、製發文件等。

(2)明確責權範圍,使各級領導能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獨立工作,不必事事集體研究討論,處處協調商量。

(3)無明確議題的會議一律不開。

(4)可開可不開的會議一律不開。

(5)能用打電話、麵談或發文發電方式有效解決的議題一律不再開會。

(6)無實質性內容的會議一律不開。

(7)純禮(節)性的會議盡量少開。

(8)準備不充分的會議一律不開。

(9)已有明確決議的會不重複召開。

(10)能合並的會議(性質相近、內容重複、相互包含、工作量較小)一律不單獨召開。

照搬照抄上級會議而無明確任務、不解決實際問題的會議一律不開。

夥食、住宿及其他費用超標的會議不開,公費旅遊性質的會議一律不開。

建立會議協調安排機製,由綜合部門統一協調安排各部門召開的會議。

合並召開有關會議,避免會出多門,重複浪費。

全麵控製會議質量,提高會議效果,避免或減少連鎖會議。

對例行會議作定期檢查分析,取消已無存在價值的例會,合並功能不高的例會。

三、控製會議質量的工作要點

控製會議質量的工作要點如下:

第一條建立會議質量評判標準

一個會議質量的優劣可以用以下標準進行評判:

(1)會議召開的必要性。

(2)會議目的的正確性。

(3)會議召開的時間是否合適。

(4)會議規模是否適度。

(5)會議(節)奏是否緊湊。

(6)會議準備是否充分。

(7)會議議程是否有序。

(8)會議掌控是否有科學的方法與技巧。

(9)會議是否能夠實現最初目標。

第二條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1)貫徹會議審批程序,控製會議性質、規格及時間。

(2)進行充分的會議準備,明確會議目的、宗旨、議題,掌握有關文件材料並做好發言準備,不開無準備的會。

(3)控製會議人數,不允許無關人員參加會議,盡量將人數控製在能有效交流信息、形成法定有效決議即可的最低限度內。

(4)保證會場秩序,盡最大可能為會議創造各種有利的物質條件、環境條件、衛生條件。

(5)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靈活運用圖板、實物、模型、照片、廣播、電話、錄音、錄像等用具和設備,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與質量,(節)約時間,縮短議程,提高會議效果。

(6)主持人和參會者應具有足夠的權利和明確的責任,以保證議而有決,決而有行。

(7)提高會議主持人控製會議進程的能力與水平,使其掌握有效主持會議的規則與技巧。

(8)議題應集中,不宜太多,日程務必高度緊湊,盡量縮短時間,保證參會者能集中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