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車輛管理工作概述
一、車輛的購置工作要點
車輛的選購,要按照適用、經濟、配套的原則進行。適用,是指選購的車輛能適應本企業工作任務的需要;經濟,是指選購車輛時要考慮到企業經費的承付能力,貫徹勤儉(節)約的精神,選購經濟實用、物美價廉的車;配套,是指小轎車、旅行車、客車、貨車等品種盡可能齊全,又各占適當的比例,以適應多層次、多方麵用車的需要。選購車輛,還要特別注意車輛的質量和技術性能,盡量選購適應性強,能夠在高寒、高溫、雨雪等不同氣候條件下正常行駛,發動機、電路係統、輪胎等各種配件達到先進水平和先進標準,燃料消耗量低,不超過規定的各類車輛的共同標準,製動性能要好。
1.購置新車的方法
(1)購置新車,必須按合同規定和有關文件,對車輛清單或裝箱清單以及原廠說明書進行驗收,並清點附件、隨車工具,如有不符應拒絕驗收。
(2)接收新型車輛時,應組織駕駛員、保修工和有關技術人員培訓,學習使用、維修注意的事項和各種調整數據。
(3)新車使用前,要除去機件外部和內部原有的包封和保護填充物,機件上塗有潤滑脂保護層的,應用溶劑予以清除。還要根據原廠說明書,進行一次檢查、緊固、清洗、調整和潤滑作業,標明牌照號碼和自編號碼。
(4)新車在製造廠規定的保用期限內,發現屬於製造廠責任的損失,應由車隊或修理廠做出技術鑒定,並向製造廠申請索賠。賠償或處理情況,應記入車輛技術檔案。
(5)新車購進後,要及時建立登記卡片,將車輛型號、牌號、車況等各項數據,逐一登記。
(6)車輛讓售或交換,必須經產權機關或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其出售款要及時全部上繳產權機關;交換的車輛,應相互按質論價,分別辦理財務手續,不允許直接以車換車或以車換物。同一產權企業車輛的內部調撥,必須經產權企業批準,並填寫車輛交接清單,由交接雙方負責簽證,連同固定資產和車輛技術檔案一並隨車調撥。車輛調撥時,原車的總成、部件及附屬裝備不許拆卸更換,車輛技術檔案不許更改。調撥損壞車或停駛車時,對損壞和缺件項目,應在調撥單中注明。
2.車輛選購的注意事項
車輛的購置、更新,車種、車型的確定涉及企業的車輛定編,因此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車輛的選購應該根據本企業實際情況,按照適用、經濟、配套的原則,有比例地選擇各種類型的車輛,以適應多層次、多方麵的用車需要。選購車輛既要考慮到車輛的外型美觀大方,乘坐舒適,更要考慮到選購車型的質量及技術性能。
車輛選購必須注意以下四個方麵的問題:
(1)要根據車輛使用性能合理選擇車輛
要根據本企業所在地區的道路條件、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的車輛,同時還要考慮到本企業、本地區的保修能力、使用經驗,根據本企業的使用對象確定選購車型。
(2)要考慮現有車輛利用率
購車應考慮現有車輛利用率能否提高,能否不買新車,盡量靠提高現有車輛的利用率來解決運輸需要;若購買新車,能夠提高多少工作效率。
(3)要考慮買車時的資金來源和資金數量
應考慮買車時資金的來源及資金的多少,購車後的上牌、燃料供應、配件供應等一係列問題能否得到保障。
(4)要掌握生產用車與生活用車的比例
應盡量減少購置生活用車,用有限的資金滿足生產用車的需要是首要的。應避免配車範圍越來越大,車型越來越高級,用車無標準的奢侈浪費現象。
3.建立車輛技術檔案
(1)建立車輛技術檔案的意義
建立車輛技術檔案有利於掌握車輛的使用以及改裝、改型的主要總成、機件變動情況,以及變動後使用性能的變化情況,以便針對薄弱環(節)采取技術措施,充分發揮車輛性能,保證行車安全;有利於掌握車輛在不同使用條件下的技術狀況和機件的磨損規律,以便更好地調整保養作業項目和周期;有利於掌握車輛保修和運行物料的消耗規律,從中找出(節)約人力、物力的最好途徑;有利於為車輛保養、修理和原材料供應計劃的編製和對車輛進行技術鑒定提供依據;有利於為改進車輛結構、性能和配件生產以及科研工作提供有關技術資料和數據。
(2)車輛技術檔案內容
車輛技術檔案主要記載車輛來源、投產日期、車輛原值、分車餘值、基本裝備、技術性能、逐年行駛裏程、修理次數和間隔裏程、車輛調動、改裝、改造、停駛、複駛、封存、機損、燃料、輪胎、消耗((節)約或浪費)數量、季度生產任務完成情況、年度利潤完成數量等。
(3)車輛技術檔案資料登記辦法
凡車輛調動、牌照變更、停駛、封存、改裝、改造、車損,以及駕駛員調動等,三日內由車隊技術員負責登記,沒有車隊的機關,由司機自行登記。車損事故處理結案後,再填損修情況和處理結果。車輛運行情況記錄,由車隊技術員在季末月10日,將檔案交統計員登記,統計員在5日內登記完畢後交技術員保存,有的機關車少,沒有設技術員、統計員,就由車隊隊長負責登記。保修情況的記錄和車輛保修技術數據,由承修廠負責填記在保修技術卡片上,重點寫清保養類型、日期、間隔裏程、重大技術情況等。凡無技術檔案或雖有而記錄不全的車輛,汽車監理部門可以拒絕進行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