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一隅 第二十七章 寧越之誌練己身4(1 / 2)

說起春遊,楊嘉腦海中想起的第一個人便是潘嶽的‘擲果盈車’,潘嶽也就是後世的潘安。潘嶽字仁安,西晉武帝惠帝時期的才人,因為後世的風俗習慣人們將他親切的稱呼為潘安,當世之人對潘嶽外貌的的評價是‘姿容即好,神情亦佳’文采上也是極高,與當時大文豪陸機齊名,史稱‘潘陸’。潘嶽年輕時喜歡乘車到洛陽城外春遊,當時的懷春少女聽聞潘嶽春遊,紛紛跟著跑到城外觀看潘嶽,但是又不好意思在眾人之下親近潘嶽隻好用水果投擲潘嶽,借機表達愛意!於是潘嶽每每滿載而歸。當是有個叫張孟陽的相貌奇醜的也學潘嶽出城春遊,結果每次出門隻會收獲滿車的石頭和口水!反而間接遠揚了潘嶽的美名。潘嶽雖然在這些風流韻事上受很多人追捧,但是看潘嶽的仕途經曆卻是有點嗤之以鼻,難以再生追捧之心,在晉武帝時,潘嶽因為貌美,才高,會拍皇帝馬屁,被朝中大臣聯手排擠出洛陽,直到惠帝時期找準機會攀上了專權的皇後賈南風,為了和賈氏外戚集團關係更加牢固,潘嶽很是沒有風骨的加入了賈南風外甥賈謐的‘二十四友’文人團,為賈氏進行文字煽惑,潘嶽自是其中最賣力的一位,不過潘嶽的精彩之筆當屬幫賈南風搞垮太子的陰謀。潘嶽文采飛揚的寫了一篇狂草,賈南風派人灌醉太子,哄他抄寫那份文章,太子醉眼朦朧哪裏看的清上邊寫了什麼,胡亂的抄寫一番,眾人都不認識太子到底寫了什麼!不過這難不倒大才子,潘嶽在太子的原來的風格上添置筆畫,使其便成了太子謀反的罪證!常言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八王之亂’剛剛開始潘嶽就被趙王司馬倫滿門抄斬,可憐潘嶽一生孝順,卻連累老母喪命於東市,最後還落個為虎作倀的惡名。

東晉世人流行春遊自然是受潘嶽‘擲果盈車’的影響,眾人都想像潘嶽那樣受少女們的追捧,自然對春遊趨之若鶩!更何況當世流傳很廣的一句話‘何為名士!?隻需熟讀《離騷》,能痛飲烈酒,不為世俗所拘!此名士風流也!’不論士庶那更是熱衷於春遊了,不但能出去娛樂一番,而且說出去行的還是名士之舉!名利雙收,何樂不為。

陶瞻自以為楊嘉隻會呆在房中苦讀詩書,肯定不會人雲亦雲的跟著他們去春遊,卻不料聽楊嘉主動提議抽空閑時間去春遊,不多參加一點社會社交,自己怎麼能融入到這個社會。

這日風和日麗,萬裏晴空,山下草堂內空無一人,想來都跑去春遊,楊嘉便慫恿著陶瞻一起去春遊,陶瞻兵家出生,粗人一個,哪裏願意去參加起這等‘風雅’之事,隻是拗不過楊嘉隻好勉為其難的駕好牛車,叫上仆役,往西邊東山而去。

說起這東山最有名的就是‘東山再起’這個成語了,陳郡士族的謝安年輕時一直在東山隱居,喜歡遊山玩水,不願入朝為仕,士族子弟嘛!美聲遠揚,世人就說:“安石不出,奈天下蒼生何?”直到四十多歲時,謝安的弟弟謝萬北征兵敗,被貶為庶人,謝氏士族地位岌岌可危,謝安不得已出山做官,並且打了一場漂亮的‘淝水之戰’一躍成為與琅邪王氏齊名的一等士族!當然這個時候謝安還是個四五歲毛頭小子。

陶瞻他們的牛車慢慢悠悠的行了好一會才到了東山山腳下,還未下車楊嘉便聽見好多熟悉的聲音,好不湊巧,杜夷門下好多門生都來東山春遊,這些都屬於其中的一小部分,其餘大部分楊嘉還是不認識,大家呼朋喚友的大聲聊著風花雪月,滿臉微笑的向認識的人問好。

千年之前春遊自然沒有這樣那樣的娛樂項目,山腳下一簇一簇的幾個身份相當的年輕人聚在一起賞花詠詩,說道興起處,兩人即性對談一場辯難,周邊圍坐著好些人旁邊聆聽,玄談的兩人自然意氣風發,遠處流水高山,身邊圍坐數人靜聽自己談老莊之言,這般情景與風流名士又有何異!隻差將家裏的美俾帶出來!不然美人在懷,登車纜轡,人生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