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一隅 第二十八章 寧越之誌練己身5(1 / 2)

東亭裏加了個癡傻少年,眾人興趣不減,依舊詠唱著《離騷》,時不時還將自己創作的那蹩腳詩詞拿出來,與眾人對唱。這會正值晌午,旁邊的亭子裏也是坐滿了前來春遊的年輕文人,東山之下櫻花鳥語,世子才人對酒暢飲,美姬在旁,人生好不快哉。

眾人興致正高,頻頻互相對飲的時候,忽見座中一男子獨自飲酒悲痛道:“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亭中眾人大多是南遷的北人,聞言紛紛抱頭痛哭,哭聲響天徹地!是啊,自己被迫背井離鄉,南遷到這荒涼落後蠻夷之地,有多少個日日夜夜沒見當年自己在庭院中親手所植的那棵枇杷樹,又有多少個總角發小已終身不能相見,孺慕之情心頭頓起!相擁而泣,亭中角落的那癡傻士族也不知為何跟著眾人放聲痛哭。

東亭之內隻有楊嘉和陶瞻沒有哭泣,楊嘉穿越之人沒有在北方故地呆過,自然沒有思念故鄉之情,陶瞻本就是南人,當然不會傷心哭泣,隻是剛剛還歡聲笑語,轉眼就被一幫大老爺們圍著哭泣,也不知如何是好,端著酒杯目瞪口呆的愣在那。

沈遊這日也帶著族人沈幀和美姬來東山春遊,雖然身邊江山如畫,美人如詩!可沈遊就感覺吃了個蒼蠅那麼惡心,原因無他,隔壁亭中坐著楊嘉和陶瞻,而且他兩還被眾人圍星捧月般的圍在中間,沈遊滿腦子都是那天受辱的情景,哪還有心情欣賞春色,對同伴的敬酒更是茫若未聞,惡狠狠的盯著隔壁亭子,不知想些什麼,忽然間隔壁亭子那些個傖人紛紛抱頭痛哭,雖是不解他們為何哭泣,但看著自己憎惡的人失落,悲傷,也不枉人生一大喜事,沈遊的心情終於有點好轉,趕忙遣仆役去打聽傖人為什麼痛哭。

那仆役見自家小郎君一來到東山就滿臉不快之色,生怕郎君將無名之火撒在自己身上,現在看見傖人哭泣。心情終於是有所好轉,哪裏還敢墨跡!飛也似的跑出了亭子。上前打聽原因,回來報告給沈遊聽,沈遊聽說那幫傖人因為思念家鄉所以才痛哭,頓時覺得壓抑已久的心情好轉,譏笑道:“原來是傖人想家了,也是活該,傖人來江南吳地,掠奪我們的土地,佃客,活該你們家鄉被戎狄所占!”說完便哈哈大笑著向眾人舉杯示意慶祝。

這邊亭中眾人相視流涕,唯有楊嘉麵色不變,安坐在亭中,楊嘉以前讀書時最是反感遇到華夏疆土淪陷外族之手之類的困難時,這幫文人便相視流涕的場景!哭有何用!?哭能將淪陷之地收複嗎!?哭能將入侵戎狄哭死嗎!?笑話!自己不去爭鬥,反而在這裏大聲痛哭,如同婦人般怨天尤人!楊嘉心中微微惱怒,終於是忍不下去,站起身大聲道:“既然祖陵未複,那就應當共戮力王室,克複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

這楚囚相泣是個典故,春秋時期楚國攻打鄭國,楚國人鍾儀隨軍出戰,結果被鄭國俘虜,又被轉送到晉國,鍾儀便在晉國過了兩年的俘虜生活,晉景公探察是解救釋放了鍾儀,還慰問了他,但鍾儀在回答晉景公的話時,不卑不亢,處處維護楚國和個人尊嚴,晉國大夫聽出了鍾儀答辭的曲折含蓄,充分表現出的君子之道,便建議晉景公委以鍾儀重任,並將他放回楚國,促成晉,楚和解。

楊嘉一番話說得眾人幡然醒悟,紛紛收淚上前答謝楊嘉,忽然見一個始料未及的年輕人也上前恭恭敬敬的答謝:“王述謝恩公明誌!吾輩應當發奮圖誌,修複祖陵,不能頹廢,碌碌無為!”說完便坐回了原處,但是這人的這些舉動可是驚壞了在場的每一位人,相傳他不是個癡傻嗎!?怎麼會說出這種話來!?楊嘉在那人答謝的時候多留了心眼,仔細觀察著對方眼睛,絲毫沒有發現癡傻之人應該有的呆滯,這王述眼神反而透露出清澈,散發絲絲神意。楊嘉暗歎一聲:“三人成虎,謠言誤人啊!”隨即拉著陶瞻前去拜訪這位傳說中的士族‘癡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