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戒律實行因對象不同而有不同要求。不出家的男女信徒稱為居士,對居士要求遵守五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出家但沒有正式受戒的稱為沙彌、沙彌尼,他們需要遵守十戒,除了上麵提到的五戒外,還需遵守不裝飾打扮、不觀聽歌舞、不坐臥高廣、不食非時食(正午過後不吃飯)、不蓄也不接觸金銀財寶。
正式受戒的和尚,有比丘戒二百五十條;正式受戒的尼姑,有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條,這些都稱為「具足戒」。出家人隻有嚴格按照戒法規定受持戒律,方可取得正式僧尼的資格。這些戒律被稱為「小乘律」,與大乘佛教的戒律有些許不同。
當時淨土寺是屬於小乘佛教的涅盤宗,小乘佛教強調羅漢修行,以嚴格自身修行,修得羅漢正果。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屍那城力士生地阿夷羅跋提……」
玄奘一早清晨四點就起做早課,念經敲木魚,在淨土寺靜修。除了他還有幾位比他年長的沙彌,一起專研佛經。念完早課之後,就要進行嚴厲的體能修行,挑水、砍材、挑糞、種菜、搬運重石,勞動他們的身體,讓他們苦行。到了中午,做午課,再念幾小時的佛經,下午拿著缽到市集化緣,度眾生;到晚上做晚課,專研佛經。
每天過著枯燥無味的生活,與玄奘想象不同,他原本以為遁入空門,就可以尋找出生命的答案,可是經過很久的時間,翻了許多佛經,還是沒有發現他想要找出的答案,究竟如何才能有解救眾生痛苦的方法。像這樣的修行有用嗎?他苦思許久,卻找不出答案。玄奘有點死心,但他不肯放棄,他不斷地努力,直到尋找出想尋到的答案才肯罷休。
在寒冷的冰雪天,比丘們用冷水衝洗身體,必須先嚐盡人生苦楚,才能了解眾生之苦。寒風吹來,格外透心涼,幾個比丘早已凍得發紫,玄奘抖得不停,隻見冷水流在身上竟結成冰。住持舍法大師恰巧經過,玄奘一見到舍法大師,就立刻跑向前,跪在舍法大師麵前。
「住持,弟子有所不解。」
「玄奘,你有什麼不解?」
舍法是一位仁慈的法師,他一臉和藹麵孔,對弟子的疑惑總是一一解答,但是對寺裏的一般事務通常不管,交給戒律院的獨覺法師管理。
「住持,弟子不解,為什麼我們要接受一連串的苦行?難道接受苦行,就可以成佛?」
「人的心就如一片鏡子,要時常擦拭,否則不會明亮。人有太多欲念,如果不用苦行修練,就無法克製,也無法修成正果,更無法修得佛心。出家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得羅漢正果。」
玄奘向舍法深深跪拜︰「弟子了解,是弟子愚昧,才會問出如此愚蠢的問題。」
從此玄奘更加向佛,更努力修練自己,修練自己的心,使心保持鏡之心,專研佛經,努力學習梵語。漸漸地從佛經了解許多佛理,心境也產生變化,思想改變許多,但他仍然不能克製內心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
好景不長,天下大亂,亂局一發不可收拾,不僅如此,盜匪四起,天災不斷。洛陽一帶,已經連續半年沒有下雨,各地農作物枯死,蝗災四起,農田被洗劫一空。農民不堪其擾,百姓生活困苦,許多信徒前來淨土寺求救。
「舍法法師,求你行行好,救救大家,已經半年沒有下雨,再這樣下去,大家都要餓死。」
「……」舍法不發一語。
獨覺在旁邊說道︰「請大家回去多念佛經,多行善心,多做施舍,上天自然會保佑你們。」
「還要我們多做施舍,我們就快要餓死了。」
信徒與寺內和尚吵成一團,鬧得不可開焦,舍法出聲製止︰「好了,大家不要再吵了,我願為大家修練成生佛,為大家祈福保平安。」
信眾聽舍法如此一說,高呼萬歲感謝神佛,才心滿意足紛紛離開。獨覺聽舍法提出修練成生佛,立刻反對︰「住持,生佛此事萬萬不可,如果淨土寺沒有住持你,那又有誰來主持大局?」
玄奘在場,對「生佛」一詞不懂,於是問其兄捷同︰「什麼是生佛?」
捷同回答︰「生佛就是得道高僧入山林,以不食不喝活活餓死,以其肉身鍍做金身,既稱為『生佛』。練成生佛即為蒼生祈福,以供大家膜拜。」
「意思就是說,舍法住持將會活活餓死,以鍍做金身,為大家祈福。」
「是的。」
玄奘聽到這事,不敢相信這事,立刻衝出跪在舍法麵前。舍法是他在淨土寺中,最尊敬的人,他無法看著他活活餓死,鍍做金身為他人犧牲。
「住持,做生佛之事萬萬不可。弟子怎麼可以看著住持活活餓死?」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今日信徒有此佛心,我隻是成全他們的佛心。」
「可是住持會活活餓死……」
「如果因為我的死,能使大家安心,就算犧牲我一人,又如何呢?這事且不要再說。」
舍法不發一語,獨自離開,隻留下玄奘一人落淚,哭得傷心。獨覺拍拍玄奘肩膀安慰他。
「玄奘,你的修行還是不夠,你不能看破世俗。舍法大師此舉乃是大功德,修得金身,是完成羅漢正果,此乃涅盤大事,是我等追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