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許多隋朝的官吏也紛紛造反,擁兵自立,其中以李淵父子的太原起兵為盛,最終建立唐朝。李淵的次子李世民是諸子中最有才能、膽識過人的一個。他眼見隋朝大勢已去,便暗結俊傑,蓄意經略天下。當天下大亂之時,李世民乘機勸父親起兵。
李淵依李世民及晉陽令劉文靜之計,起兵太原,自任大將軍,率兵三萬餘人進攻關中,並於大業十四年在長安建立唐朝。當時割據一方的群雄彼此相互攻伐,人人都想君臨全國。唐高祖即位後,乃以李世民為帥,領兵征服群雄。到太宗貞觀二年,鏟除了割據朔方的梁師都,全國終歸統一。
唐朝建立後不久,就爆發一場骨肉相殘的政變,即所謂的「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正妻竇後生有四子,三子李玄霸早亡,其餘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都隨父親打天下。唐朝建立後,高祖以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秦王李世民自太原起兵到統一全國,戰功顯赫,早為其兄弟所猜忌。
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酒色之徒。李建成雖然因是長子而當上太子,但由於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對打下江山沒有貢獻,所以時時想陷害功臣李世民。
高祖起兵時,曾與李世民約定,將來一立他為太子,等到高祖即位之後,李世民一再推辭,高祖於是立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有尉遲恭、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子李建成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有妒忌,就和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
李建成、李元吉知道唐高祖寵愛一些妃子,就經常在這些妃麵前拍馬屁送禮,討她們的歡喜。於是妃們常常在高祖麵前說太子的好話,講秦王的壞話。唐高祖聽信寵妃的話,跟李世民漸漸疏遠。
李建成與李元吉多次陰謀陷害李世民,曾聯絡東宮侍衛長楊文幹一同謀害李世民,一日,李世民和唐高祖去李元吉的宅第,李元吉令護軍宇文寶等埋伏室內,想借此機會殺了李世民;因李建成擔心唐高祖也在,投鼠忌器才沒能成功。
後來李建成私下招募壯士二千多人作為東宮衛士,又一麵推薦楊文幹為慶州總管。高祖出巡仁智宮時,李建成留守,李世民、李元吉隨行。於是李建成就密謀想和楊文幹裏應外合造反預謀篡奪王位。事情敗露後,楊文幹既道:「一不做,二不休,我不如造反。」
遂引兵攻打寧州。寧州警報,已如雪片般到來,初說被圍,繼說被陷。高祖慌忙急召李世民請教對策,並允諾李世民回來之後改立李世民為太子。高祖說:「此事有關建成,恐怕多有響應,不如由你親自前行,等到平亂回來,一定改立你為太子,黜免建成為蜀王。蜀兵脆弱,不足為懼,若再敢跋扈作亂,你也比較容易出兵掃平。」
李世民奉命出兵大敗楊文幹回朝之後。唐高祖已經還朝,明明知道李建成涉足謀反一事,卻不提及改立太子之事。李世民猜到其中已經有了變化,乃付諸一笑。原來是李元吉、李建成靠賄賂拜托嬪妃,高祖被嬪妃之話所迷惑,仍然命令李建成留守京師,隻是責備他兄弟不和睦,須當痛改前非。天子無戲言,更何況是易儲的問題,事關重大,如何能輕易應許?又如能輕易忘記呢?
有一次,李建成請李世民到東宮喝酒。李世民喝了幾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別人把他扶回家裏,他一陣疼痛,竟然嘔出血來。李世民此時才明白,原來是李建成在酒裏下毒,請醫服藥總算慢慢好了。
還有一次城南出獵,李建成、李元吉故意讓李世民騎一匹悍馬想暗算他,李世民一躍上馬,追逐一隻野鹿,鹿將追到,悍馬突然地仆倒。李世民不待馬倒下,已經跳出鞍外,等待馬仆倒再起,又躍上馬身,三仆三躍,絲毫不受傷。向左右之人言道:「生死有命,豈是暗算所能致死?」
李建成聽聞其言,不禁失色。等到校獵完畢,又去賄賂尹、張二妃,尹、張二妃向高祖撒嬌說:「秦王自言天命所歸,將成為真主,他自誇不會有早死的道理。」
高祖聽了頓時大怒,先召李建成、李元吉到身邊,然後再召李世民當麵斥道:「天子自有天命,不是智力就可追求,你為什麼專想天子此位?」
世民連忙脫下侯冠低頭,向高祖請罪。高祖的忿怒尚未解,突然有一位內監報道:「突厥軍大舉入寇,前鋒已經到達豳州。」
此報恰是李世民的救星。高祖被這消息一驚,才將怒意打消,臉色轉變慰勉世民,令他仍戴起侯冠,與他商討戰守事宜。李世民說:「火來水淹,兵來將擋,兒臣願意出去一戰。」
李建成、李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李世民手下勇將眾多,真的動起手來,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這些勇將收買過來。李建成私下派人送一封信給秦王手下的勇將尉遲恭,表示要跟尉遲恭交朋友,還給尉遲恭送去一車金銀。
尉遲恭跟李建成的使者說:「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來往,而對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一個貪利忘義的小人,這樣的人對太子又有什麼用呢?」說著,他就把一車金銀原封不動地退還李建成。
李建成遭到尉遲恭的拒絕,氣得要命。當天夜裏,李元吉派了一個刺客到尉遲恭家去行刺。尉遲恭早就料到李建成他們不會放過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門打開。刺客溜進院子,隔著窗戶偷看,隻見尉遲恭斜靠在,身邊放著長矛。刺客知道他的名氣,怕他早有防備,不敢動手,偷偷地溜回去。
李建成、李元吉知道事情失敗,接著就入宮見高祖,誣告尉遲恭有謀反之意,高祖竟然欲殺尉遲恭,幸虧李世民入朝請命,才得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