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勢力雖遠不及太子和秦王,卻因驍勇善戰馳名,齊王認為要成為皇位繼承人,秦王非鏟除不可。於是齊王便慫恿太子,早日將秦王除掉,太子允諾在事成之後封齊王為『皇太弟』。
「太子拉攏高祖身邊的嬪妃,請他們在高祖麵前為自己美言,並散布秦王的謠言。齊王也建議高祖,說秦王要謀反,不如早日將他殺死。最後高祖接受太子和齊王的提議,定下一項陰謀,決定在昆明池畔殺死秦王。
「秦王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他早已派人暗中查探太子的動靜,原來是太子的心腹玄武門禁衛軍首領,已被秦王籠絡。此時秦王的臣子們一致建議秦王先發製人,殺死太子與齊王。
「玄武門是長安宮的北門,臣子們要晉見皇帝,須經此地。秦王於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黎明,在玄武門布下伏兵。這一天太子和齊王為了要謁見父皇,經過玄武門時,發現情況不對,立刻調頭準備逃跑,可是此時躲在暗處的秦王已經殺出,太子雖連出三箭,但每箭都射空,反被秦王一箭射死。
「這時慌作一團的齊王邊逃邊戰,但還是寡難敵眾,被秦王大將尉遲敬德殺死。『玄武門之變』的三天後,高祖便冊立秦王為太子。再過二個月,逼高祖退居太上皇,而即帝位。」
玄奘對玄武門的記憶猶在,他到此時才了解,「玄武門之變」就是太宗皇帝的心病,太宗到今日對他親手殺兄、屠弟、逼父退位的行為,仍然無法忘懷,玄奘心裏打算,要為太宗治好他的心病。
隔天,玄奘在宮中,謁見太宗,太宗臉色依然蒼白,身體消瘦,顯然失眠。
「玄奘,你又來見朕,朕這病是頑疾,並不是一時一刻就可以治好。」
「陛下,玄奘是專門來為陛下講一個故事,希望陛下專心聽我說。」
「好的,你說吧……」
「在某寂寞的秋天黃昏,無盡廣闊的荒野中,有位旅者蹣跚地趕路。突然間旅者發現在薄暗的野道中,散落一塊塊白物,仔細觀看,竟是人骨。
「旅者正疑惑之際,突然傳來驚人的咆哮聲,隨著一隻大老虎緊逼而來。看到這隻老虎,旅者頓時了解白骨由哪來,立刻拔腿逃跑。
「顯然是迷失方向,旅人竟跑到一座斷崖。毫無辦法之中,幸好斷崖上有一棵鬆樹,樹枝上垂下一條藤蔓。於是旅者毫不猶豫,馬上抓著藤蔓滑下,可謂九死一生。
「好不容易即將入口的食物,居然被逃離,老虎是何等生氣,在崖上狂吼著。
「幸虧藤蔓的庇蔭,終於救回一命。旅者暫時安心,但當他朝腳下一看時,不禁『啊』了一聲,原來腳下竟是波濤洶湧的大海,怒浪澎湃,且波浪間還有三條毒龍,正張開大口等他,旅者全身戰栗。
「但更恐怖的是手握的藤蔓,其根處出現了兩隻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開始齧著藤蔓。旅者拚命地搖動藤蔓,想趕走老鼠,可是老鼠一點也沒想逃。
「每當搖動一次藤蔓,便有水滴滴下,這是從枝上築窩的蜜蜂巢所滴下的蜂蜜。旅者因蜂蜜太甜,完全忘記正處於危險萬分之地,而陶陶然地心誌被蜂蜜所奪。
「釋迦牟尼開示這愚癡的旅者之相,便是指所有人類的『人生之實相』。」
太宗聽出意有所指,便向玄奘問道:「那麼釋迦牟尼在這段譬喻中到底是意味著什麼意思?」
「釋迦牟尼這段『無常之老虎』的法語,是開示人生真實之相。」
「孤獨的心靈,旅者即是指自己;無盡而寂寞的荒野是譬喻無盡寂寞的人生。人從生下來時,就成為旅者在做人生之旅。既是旅者,應知目的地。如今以何目的而出生到人間來?若不知,不能不說和愚癡的旅者一樣。
「秋天的黃昏是譬喻人生的孤寂感。何故人生就像秋天的孤寂?因為是孤獨一人旅行。雖說有親屬、家族、朋友,但並沒有可以互相傾吐心中的一切、互相理解心靈之友。即使是夫婦,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之事而生活下去。人生的孤寂,原因就在心靈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