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采購數量的計算與訂購方法
綜合前麵所述,生產計劃、供應定額、庫存量為決定采購數量的主要依據;因此,
本期應購數量==本期生產需用材料數+本期末預定庫存量-前期已購未入庫數量。
采購數量隻表示某一物料在某時期應予訂購的總量,至於某一物料在某時期應如何訂購,下麵做進一步的說明:
⑴定期訂購法(定期不定量)
進口的物料以及少數價值很高的國內采購物料,且企業經常需用的物品,可以選擇每季、每月或每周訂購一次(即按預先確定的訂貨間隔期間進行補充庫存的一種庫存管理方式),這稱為定期訂購法。這種方法在使用上必須對物料未來的需求數量能做出正確的估計,以避免存貨過多,造成資金積壓。具體在以後專門論述。
⑵定量訂購法(定量不定期)
對於價格低廉、臨時性需求及非直接生產用途的物料,比較適合采用定量訂購法,也就是按照訂購點來決定采購點(而每次訂購批量不變)。具體在以後專門論述。
二、采購計劃製定的基本流程
目前公認的采購計劃的主要環節有:準備認證計劃、評估認證需求、計算認證容量、製定認證計劃、準備訂單計劃、評估訂單需求、計算訂單容量、製定訂單計劃。下麵將分別來闡述這八個環節。
1. 準備認證計劃
認證是對供應商的研發技術水平、生產供應能力、質量保證程度等的能力確認。準備認證計劃是製定采購計劃的第一步,其包括四個方麵:
⑴發現需求、尋找供應。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初步確定各種物品的供應商和其供應量。
⑵估計供應缺口。根據企業發展和預估供應風險,初步確定企業將麵臨的供應缺口。
⑶準備認證環境資料。采購環境的內容包括認證環境和訂單環境兩個部分。認證環境是指供應商的供貨種類和供貨能力;訂單環境是指供應商在某一時期能供應某種貨物的數量。摸清滿足企業的有效供應市場。
⑷製定認證計劃說明書。其主要內容包括:認證計劃說明書(物料項目名稱、需求數量、認證周期等),同時附有尋找供應、估計供應缺口、認證環境等資料。
2. 評估認證需求
評估認證需求是采購計劃的第二個步驟,其主要是對認證計劃說明書的評價,包括以下三方麵:分析“發現需求、尋找供應”、分析“估計供應缺口”、確定認證需求。
3. 計算認證容量
計算認證容量是采購計劃的第三個步驟,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麵內容:分析項目認證資料、計算總體認證容量、計算承接認證量、確定剩餘認證容量。
⑴分析項目認證資料。對於企業許多種類物品需要進行分類、分項目分析認證資料,以確保需要量計算的正確性。
⑵計算總體認證容量。確定能供應同類物品的供應商供應總量。
⑶計算承接認證量。確定供應商能已簽訂合同供應某類物品的數量。
⑷確定剩餘認證容量。確定計劃期內供應商還能供應某類物品的數量。
4. 製定認證計劃
製定認證計劃是采購計劃的第四個步驟,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對比需求與容量、綜合平衡、確定餘量認證計劃、製定認證計劃。
5. 準備訂單計劃
準備訂單計劃主要分為四個內容:估計市場需求、估計生產需求、準備訂單環境資料、製定訂單計劃說明書。
⑴估計市場需求。估計計劃期內不同階段內市場對本企業產品的需求量,
⑵估計生產需求。通過MRP係統,預估各階段內各種物料及各個規格物料淨需求量。
⑶準備訂單環境資料。明確每張訂單的供應商、供應周期、包裝要求等。
⑷製定訂單計劃說明書。
6. 評估訂單需求
評估訂單需求是采購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隻有訂單需求進行準確評估,才能為計算訂單容量提供參考依據,以便製定出訂單計劃。它主要是對準備訂單計劃進行評估。
7. 計算訂單容量
計算訂單容量主要有四個方麵的內容:分析項目供應資料、計算總體訂單容量、計算承接訂單量、確定剩餘訂單容量。
1.分析項目供應資料。充分了解各種物品供應市場的采購風險,使訂單下達準確、合適。
2.計算總體訂單容量。總體訂單容量一般包括兩方麵內容:一是可供給的物料數量,另一方麵是可供給物料的交貨時間。
3.計算已簽訂單容量。已簽訂單量是指某供應商在指定的時間內已經簽下的訂單量。 4.確定剩餘訂單容量。物料剩餘訂單容量等於物料供應商群體總體訂單容量與已承接訂
單量之差。
8. 製定訂單計劃
製定訂單計劃是采購計劃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麵的內容:對比需求與容量、綜合平衡、確定餘量認證計劃、製定訂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