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全麵認識稅務籌劃(1)(1 / 3)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觀代社會,稅這個概念已經毫不猶豫而且正在一點一點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才方麵麵。尤其在我國,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稅已經全麵介入了我們的經濟生活。隻要我們立誌從事企業工作,那麼我們將無可避免地涉及到稅務的概念。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中,納稅就意味著自己財富的減少,其實不然,對整個社會而言納稅是每一個人的義務,同時也是牽一個人的權利。所以這也就意味著為了實觀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平衡,納稅人可以在合法的範圍內,通過有方法和技巧的納稅來合理地減輕自己的稅負。本書正是從這樣一個角度出發向您全麵地介紹各種常見的稅收知識的。下麵我們將從稅務籌劃談起。

稅務籌劃知識

稅務籌劃(TaxPlanning)也稱節稅,是納稅人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事項的事先安排和策劃,以充分利用稅法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從而獲取最大的稅收利益。稅務籌劃具有合法性、超前性、目的性、綜合性等特征。

稅務籌劃的定義

企業的稅務籌劃與偷稅、漏稅決不是相同的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在稅法規定的範圍企業的稅務籌劃與偷稅、漏稅決不是相同的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在稅法規定的範圍內,當存在著許多納稅方案可供選擇時,企業采用稅收負擔最低的方式來處理財務、經營、交易等事項。

采用稅務籌劃是現代企業達到最佳財務控製的手法之一。內,當存在著許多納稅方案可供選擇時,企業采用稅收負擔最低的方式來處理財務、經營、交易等事項。節稅的實例不勝枚舉,比如對企業經營組織形式的選擇,許多國家對公司和合夥企業實行不同的納稅規定。企業出於減少自身稅收負擔的動機選擇有利於自己的經營組織形式,而這種選擇與立法精神不矛盾時,就是節稅行為;再比如對資本結構的選擇,是利用自有資本還是借人資本,這兩種方式的稅收負擔是不同的,這也需要進行稅務策劃;又如對稅收傾斜政策的選擇,稅法規定:外商投資企業的稅率為33%,而沿海經濟開發區的生產性企業的稅率為24%,設在經濟特區的則更低為15%。外商如選擇稅負較輕的地區進行投資,則完全符合國家的政策導向和立法意圖,國家對這種行為不僅不會反對,而且還會加以鼓勵。這樣,企業可以在一係列經營活動中尋找選擇與立法意圖不相悖、同時又對自己有利的稅務籌劃事項。又比如,1994年頒布的新稅法中增值稅條例規定,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當企業年經營額較小,財會製度不夠健全時,可申請小規模納稅人。作為小規模納稅人既有有利的一麵,也有不利的一麵,當某企業由於享受抵扣的進項稅額較少,同時沒有增值稅發票又不太影響企業業務時,申請小規模納稅人就是一種節稅行為,並且完全與立法意圖吻合。總之,企業稅務籌劃不同於逃稅(采用非法手段),也不同於避稅(采用非違法的手段),這一點是您首先應當弄清楚的。

稅務籌劃的特征

稅務籌劃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麵,即合法性、超前性、目的性和綜合性。

合法性指稅收籌劃隻能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進行。征納關係是稅收的基本關係,稅法是規範征納關係的基本準則。納稅人具有依法納稅的責任和義務,稅務機關的征稅行為也必須受到稅法的規範。納稅人為規避和減輕稅負而置法律於不顧的偷逃稅行為顯然應受到法律製裁,這是無可非議的。但當存在多種納稅方案可以合法地進行選擇時,納稅人可以選擇低稅負方案。這也正是稅收政策引導經濟,調節納稅人經營行為的重要作用之一。

超前性表示事先規劃、設計、安排的意思。企業的納稅行為相對於其各項經營行為而言,具有滯後性的特點。企業交易行為發生之後,才有繳納增值稅或營業稅的義務;收益實現或分配之後,才計繳所得稅;財產取得之後,才繳納財產稅。這在客觀上為企稅務籌劃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麵,即合法性、超前性、目的性和綜合性。

業提供了納稅前作出事先籌劃或安排的機會。另外,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的性質不同,稅收待遇也往往不同。這樣企業可以針對稅法及稅收製度的有關具體規定,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作出投資、經營和財務決策。

目的性表示企業要取得“節稅”的稅收利益。這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選擇低稅負。低稅負意味著低的稅收成本,低的稅收成本則會帶來高的資本收益率。另一層意思是滯延納稅時間(不是指不按稅法規定期限繳納稅收的欠稅行為)。納稅期的推後,有時可以減輕稅收負擔(如避免高邊際稅率),有時可以降低資本成本(如減少利息支出)。不管是哪一種,其結果都是企業稅收支付的節約,即所謂節稅。

稅收籌劃除了上述的合法性、超前性和目的性以外,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曆史條件下,還逐漸反映出綜合性和專業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