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知本經營:化知識為資本和財富(3)(1 / 3)

企業知識的內部管理應該能夠營造一個有利於員工生成、交流、驗證知識的寬鬆環境;建立一個內部信息網,便於員工進行知識交流;製定各種激勵政策鼓勵員工進行知識交流;利用各種知識數據庫、專利數據庫存放知識、積累知識;放鬆對員工在知識應用方麵的控製,鼓勵員工在企業內部進行個人創業,促進知識的應用。

知識隻有在互相交流中才能得到發展,也隻有通過使用才能從知識中派生出新的知識。知識的交流越廣效果越好,共享知識的人越多,知識的擁有者獲得的收益就越大。在知識交流管理中,如果隻是為了保證自己在企業中的地位而隱瞞知識,或企業為保密而設置各種安全措施給知識共享造成了障礙,那麼將對企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知識不進行充分的交流,就無法使其為大多數人所共享,也就無法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知識交流的管理目的是要在企業內部實現知識共享,但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十分困難,這對企業的知識管理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其難度絲毫不亞於實現在競爭對手之間共享知識的難度。為做好這一點,企業在處理知識產權歸屬時,應該從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和傳播的角度考慮,使員工均能共享科研開發的成果,以鼓勵員工積極進行知識生產和交流。將分散在各個員工頭腦中的零星知識資源整合成整體知識力量,是知識積累和應用管理的目的。通過對知識積累和應用管理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運用企業人才資源的集體智慧,提高對市場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知識積累管理和知識應用管理激勵員工將自己的知識融入集體知識中,形成知識創新能力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要想實施有效的知識管理,不僅要具備必要的硬件設施和軟件係統,還要求企業的領導要把企業知識的培育和管理作為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建立有利於企業知識共享和增值的企業文化,鼓勵員工與他人共享自己擁有的知識,並促使員工將知識轉化為有利於企業發展的生產力。企業內部知識管理的原則是在保守企業秘密的前提下,創造良好的環境,最大限度地促進企業知識共享,促進企業知識的流動。

因此,在進行企業內部知識管理時,首先,要消除中間知識流通環節,減少知識的扭曲;其次,在企業內部消除人員之間知識交流的障礙,實現知識的自由、直接交流;第三,允許企業內的每一位職員向企業網絡內填充知識和信息,使每一位員工的知識都成為企業係統知識平台的組成部分;第四,企業的係統知識平台要全天候的開放,因為企業員工的靈感是隨時隨地產生的,因此,要給他們提供相應的硬件和軟件設備,使他們能隨時隨地實現與他人的交流,而不是隻局限於辦公室中;第五,要使員工之間的交流容易進行,提供與員工友好的界麵,實現無障礙的交流。員工間的知識交流不僅要在具有相同知識結構的人員之間進行,更重要的是要和具有不同知識結構的人員交流。這樣才能從不同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領域內獲得靈感和啟迪,並且在應用知識進行創新開發時能夠直接得到不同知識結構人員的幫助,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因此,知識經濟時代的組織結構必須有助於知識的交流和應用,而目前國內企業所采用的金字塔型組織結構卻嚴重地禁錮了不同部門具有不同知識結構的員工之間的接觸和交流,妨礙了知識的更新和應用。因此,這種組織結構在國外知識型企業中已被淘汰,而代之以一種新型組織結構--扁平化的組織結構。

3.企業對外部知識的管理。

企業不僅需要進行內部知識管理,而且對其外部知識也要加強管理。知本企業中外部知識管理一般包括以下的內容:

(1)建立外部知識網絡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有比較發達的外部知識網絡,比如供應商網絡、用戶網絡、專家網絡、信息網絡、合作網絡、政府有關部門的網絡等等。這些網絡關係中存在著大量的知識,可以被企業利用,轉化為企業的效益,因此,企業要充分利用這些網絡,加強對網絡中知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知識。

①供應商網絡管理。供應商創新是企業創新的重要環節,因此,企業要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建立供應商網絡,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供應商網絡管理主要包括對供應商信息的收集、對供應商的分類、供應商檔案的建立和更新以及與供應商的日常聯係等。

②用戶網絡管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用戶網絡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忠誠的產品用戶,充分利用用戶創新。用戶網絡管理主要包括對用戶信息(用戶喜好、用戶細分、用戶潛在需要、用戶聯係方式)的收集及編碼、對用戶需求的深入挖掘、根據用戶的需求定製產品等。

③專家網絡管理。專家大多具有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或在某一領域有極高建樹,掌握著大量的知識和信息,因此,企業要建立健全專家網絡,充分利用專家的知識,並大力挖掘隱含在專家中的隱性知識,為企業發展服務。專家網絡管理主要包括專家知識的管理(收集及挖掘)、不同類型專家的分類、與專家建立良好合作關係以及對與專家聯係方式的管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