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票獎勵是指以股價運動為基礎的現金獎勵,即授予高層管理人員一種與股票相聯係的單位。當股價波動時,該單位的價格也隨之變動。
常以下麵兩種形式出現:
--虛擬股票方案,與普通股權益類似但沒有所有權的單位
,這些單位享受實際股票的價格增值和紅利。
--股票增值權,授予高層管理人員在特定時期內獲取在一定數目股票上增值額的權利,與慮擬股票方案類似。
據統計,全球前500家大公司中至少有80%的企業已向其高級經理人員實行了ESO的報酬製度。高級經理人員的年收入中,來源於ESO的比重越來越大。如亨氏公司的總裁托尼·歐仁在20世紀80年代末收到一筆高達40萬股的股票期權,這遠遠超過他的工資收入。1990年,美國蘋果電腦公司的首席的執行官獲得1670萬美元的年收入,來自ESO的占87%.
我們主要看一下美國。美國的大公司從1980年起實行了優先從股權製度,這刺激經理們拚命為公司工作。1998年《商業周刊》對上市公司前365家中的730名高層管理人員的收入的調查結果表明,這些大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收入在10年內上漲了212%,是同期工人平均工資增長速度的的4倍(增長53%),是工程師平均工資增長速度的3倍。與此同時,市盈率增長78%.高層管理人員平均工資達120萬美元,加上股票選擇權及其他長期激勵方案帶來的報酬,年平均收入可達195萬美元,.按普通工廠工人工資折算,一位工人需要85年時間才能掙到高層管理人員一年的收入,工程師則需要45年。布魯金斯學會的經濟學家瑪格麗特·布萊爾講:總經理最初幾次兌現優先認股權賺了500多萬美元,人們對此感到震驚,但以後賺上上千萬也不足為奇。如今隻有賺5000萬或者上億元才會使人驚訝不已。使人驚訝不已的事情多著呢。羅伯特·郭思達並非可口可樂的創始人和上市交易的發起者,隻不過是一名高級打工者,但1996年他在獲得了885萬美元的年薪之外,還擁有2500萬美元的認股權,到1997年8月,其股票市值已達11億美元。基於這樣高的回報,郭思達妙計頻出,在他的帶領下,可口可樂公司成功地頂住了百事可樂的挑戰,使兩大公司的市場份額差距達到了幾十年來的最大值。隨著微軟公司實力的不斷擴張,擁有微軟900億美元資產的比爾·蓋茨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首富。
美國《福布斯》雜誌的調查與《商業周刊》
的調查有驚人的一致性。《福布斯》對800家大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進行調查後發現,高層管理人員年平均收入為163、5萬美元,其中43%來自各種長期激勵方案,其餘來自工資及基於當期業績的年獎金。目前,美國企業首席執行官的平均收入是一個藍領的209倍,他們平均152萬美元的收入是美國總統年薪的7、5倍。美國薪酬顧問道樂·貝林近斯的調查顯示,美國的總裁們從整體上看,他們的收入在1992年是他們雇員的142倍;到1997年,這個倍數高達185倍。
皮埃爾·梅耶通過《幸福》雜誌對全美200家最大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這些美國總裁的報酬基本上是由21%的工資、27%的獎金、16%的長期激勵、36%的股票類收入構成。很明顯,固定收入在收入總額中的比例相比較小,激勵性收入的比例占很大部分。
在這10位首席執行官中,除位居第一的科斯沒有長期報酬外,其餘9人均以長期報酬為主。在報酬總額中,長期報酬所占比例分別為:
格魯夫:96、9%
韋爾:90%
韋特:78、8%
奧賴利:95、7%
威廉斯:97、5%
裏德:92%
希爾伯特:62、7%
考埃爾:89、9%
莫菲特:79、4%
在這些比例中,最低的為62、7%,最高的為97、5%,平均為87%.美國在線公司首席執行官斯蒂芬·
凱斯在美國前20位報酬最高的首席執行官中位居第14,他1996年的報酬總額為2763、9萬美元,其中長期報酬為2743、9萬美元,占全部報酬的比例為99、3%.
可以說,除了長期報酬,凱斯基本上是一個窮光蛋。
在長期報酬中,又主要以優先認股權即股票期權為主,下麵是1996年美國20位持有優先認股權最多的首席執行官經理/公司期權價值(美元)
亨利·西爾弗曼/HFS公司54428、4萬
邁克爾·艾斯納/迪斯尼公司36436萬
理查德·斯克魯夏伊/南部健康公司18804、4萬
羅伯托·郭思達/可口可樂公司13405、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