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想發財,隻有讓你的員工與你一起發財,這才能成為可能。
--〔香港〕李嘉誠
分配方式上的創新比任何激勵機製都更能促進員工為企業全力服務。
--〔韓國〕李秉哲
在曆史上,企業中資方與勞方的對立始終是不變的事實。勞資雙方極難協調合作,也極難出現勞資雙方形成合力促成企業的超速發展。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的認識水平不斷地提升,哲學思維也實現了從形而上學轉向辯證法的革命。於是這場革命在企業經營與管理理念上也帶來了一場革命:勞資雙方不僅僅是單純的對立,更可以是在利益尋求一致基礎上的走向同一。利潤分享就是這場革命中的新生兒。年薪製,股份期權製都是利潤分享製的變種和具體形式。
利潤分享是企業經營方略的一個創新的變革,是真正實現了勞方與資方,所有者與管理者走向雙贏。
一、利潤分享製:老板與員工從對立中找到一致
傳統的觀念始終認為企業中的老板與員工的關係總是水火難融的兩極,由此而產生的結果則是企業難以提高效益,而員工的薪水更低。利潤分享則是轉變這種觀念的最佳途徑,在共同獲利的基礎上達到老板與員工利益的趨同一致,是老板與員工思想融通的橋梁,是雙贏理念的又一體現。
1、分享製,老板與員工的黃金分割律
現代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一種利潤分享的經濟形式。分享製就是經濟主體通過一定的分配形成而享有一部分利潤的製度。在社會化大生產中,這種製度不僅是企業與企業之間協同發展的基礎,而且,在企業的內部,它也是協調企業老板與員工的一種最佳的分配方式。從而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各獲其利,都能得到意料之中的實惠,這種雙贏理念之下的老板與員工的關係是適應現代經濟與人性和諧發展要求而產生的。
在一個公司或企業中,作為老板,怎樣與員工合作才能體現分享製的雙贏理念?
老板的員工工作產出的結果往往沒有達到他們所能做到的那麼好。問題部分在於他們在協作方麵沒有如你所願地那樣好。你不得不花費寶貴的時間幫他們在合作者之間找出問題。你不得不管理他們,因為你不能相信他們自己能管理好自己。在這方麵你似乎沒什麼可做的。你能夠通過投入更好的廠房和設備而增加產出。但它卻無法提高你的職員的工作效率。
因此為了獲得更好的結果,需要更多地關注你的職員的工作方式,在關注工作方式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各自努力的目標是根據未來用不同數據來獲得的結果製定的,大家是否真正明確這些目標呢?他們是否參與到這些目標的製定中來,特別是他們自己立刻就要采取行動的當前目標的製定中來?
1
在計劃的實施過程中,你和你的同事是否都從實踐中學習?你是否對實施計劃行動得足夠地快?你是否經常停下來充分地總結你努力的結果以及從它們當前和未來效果中學點什麼?
你的同事的工作是否充分地激勵了他們?是否對他們來說具有挑戰性以使得他們積極地投身於他們的工作中?他們是否意識到他們還有部分工作是去思考如何提高你們整體要做的工作以及工作的方式?
你的同事是否向上、向下及到同僚中去尋求那些互相提供的包含了感激、指導和建議的反饋以及從反饋中取得了滿足感?你是否營造了使得反饋易於被獲得和提供一種氣氛?
這樣,隻有解決了這些問題,企業的老板通過各種方式了解了企業員工的狀況,摸清了他們在企業中的表現,才能為利潤分享做好實施前的準備工作。
現代企業運營中,利潤分享製不僅適應老板和員工的利益要求,也符合企業運行的基本規律,從而使企業內部的各要素協調適當,企業達到良性運行的目的,也為它的長久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雙贏理念下的分享表現
雙贏的目的是互惠互利,這種互利不僅僅表現在金錢上,而且表現在其他的各個方麵。在企業中,老板與員工的分享製要求他們不僅要適當分配利潤,而且要分配在利潤基礎上的其他權利。這種現代分享製的表現為:
(1)利潤共享製
1984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馬丁·L·
魏茨曼發表了《共享經濟》一書,提出了共享經濟新理論。
魏茨曼認為,傳統的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工資經濟,在這種經濟體係中,員工得到的報酬與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沒有聯係,這樣會導致工資的固定化。而且,當整個經濟處於不健康狀況,如總需求下降時,公司或商號為維持既定的產品價格而縮減生產規模時,勢必會造成大量失業,而政府采取的防止經濟衰退的措施又會導致通貨膨脹,結果導致失業和通貨膨脹並存。魏茨曼建議實行共享經濟製度,使工人的勞動收入由固定的基本工資和利潤共享部分組成,這樣對公司或商品來說,隻要增加的收益大於勞動邊際成本,它們就對勞動力有需求,繼續招聘員工。當總需求受到衝擊時,公司或商號可以通過調整利潤共享數額或比例來降低價格,擴大產量和就業。在魏茨曼看來,共享經濟具有兼顧保證充分就業和抑製通貨膨脹的雙重作用。共享經濟論提出後,引起西方國家政界和經濟學界的廣泛注意。1986年,英國首先實行了共享經濟製--以利潤共享製取代固定工資製。具體內容是:工商企業的雇主不再把雇員的原固定工資全部支付給雇員,而是將其中的2/3確定為固定工資,餘下的1/3則同該企業的利潤掛起鉤來,由企業利潤的多少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