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對於企業屬性及人性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深化。西方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企業是謀求利潤的經濟組織。現代企業與家庭經濟形式相比,其經營目標是一元的,即獲得利潤。馬克思曾經指出:奪取利潤是資本主義企業的絕對規律,在30年代以前,西方的企業家們拚命追求利潤達到了瘋狂的程度,甚至采用專製管理和饑餓的紀律。
現實使西方企業家認識到,企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它存在於社會中,從社會中取得,也應該為社會產出,不能僅僅為取得利潤而存在。如果企業自身的運轉不與整個社會相協調,在激烈的競爭中就會失去優勢。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指出:利潤或盈利性固然是極為重要的(對整個社會來講,比對個別企業更加重要),但盈利性並不是工商企業和企業活動的目的,而隻是其限製因素。利潤並不能解釋企業行為和企業決策的原因或存在的根據,而隻能作為檢驗企業行為和企業決策是否有效的一個因素。西方企業界和理論界深為讚同這種觀點,並把它作為經營理念變遷的依據。
西方管理理論的發展表明:以日本為代表的人本管理思想開始成為管理理論的主流,企業感情投資的經營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2、企業感情投資的幾種方式
感情投資是建立在人的感情需要這一基礎之上的。由於人處於一定的文化體係之中,感情投資的形式也必然會隨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差異而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盡管具體做法上有所不同,但一些基本的原則卻是相同的,如仁愛、守信、尊重、信任、誠實等。下麵我們介紹幾種主要的方式:
(1)仁愛
愛,是人類的共同主題。愛人,體現的是人道原則。任何一種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論,都不能回避這個主題。而愛的反饋也是人類的一個共同特征,這在東方民族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日本企業正是利用了日本國民報恩觀念的特征,在管理中體現仁愛,管理者對下屬實施仁愛,甚至提出對職工要終身負責,從而贏得了職工視企業為家,視企業為職工命運共同體的結果。現在許多企業家也充分認識到了仁愛的重要性,並在實踐中身體力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守信
信譽是企業的生命,從細致的方麵來說,一個信譽不佳的企業很難得到銀行的貸款,即使獲得了貸款也會被迫接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利息率,或是難於得到商業信用、原料、訂單等等。從整體上來說,一個信譽不佳的企業會在用戶心目中留下一個惡劣的形象,從而從根本上失去自己的市場。在企業內部,信譽也同等重要,一個不守信用的領導將不可能獲得下級的尊重與支持,所以任何追求長期穩定成長的企業都會非常注意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譽,做到言而有信。
美國的卡特皮勒公司是世界性的生產推土機和鏟車的公司,這家公司自創立以來,曆經50餘載而不衰,經營信譽卓著,馳名世界各國。它在廣告中說:凡是買了我們公司產品的人,不管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需要更換零件,隻要通知我們,我們保證在48小時送到。如果送不到,我們的產品就白送給你。卡特皮勒公司說到做到,有時為了把一個價值僅50美元的零部件送到邊遠地區,不惜用直升機運送,費用竟高達2000美元。雖然如此,他們仍不怕賠本,義無返顧,一如既往地信守諾言。有時無法在48小時內把零部件送到用戶手中,就真的按廣告中所說的那樣,把產品白送給用戶。由於卡特皮勒公司長期信守合同,贏得了廣大用戶的信任,因此和許多客戶間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信譽還為卡特皮勒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如果我們對那些成功的企業作一個研究就會發現:所有優秀的企業都是恪守信用的典範。同樣,凡是優秀的企業家也都極為重視信譽。如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就曾說過:當我們做一件事時,信譽可說非常重要,信譽可說是無形的力量、無形的財富。但這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長久的日子裏不犯錯誤,經過實際行為的積累才能逐漸得來的。然而,這般辛苦建立的信譽要喪失卻很快速。如果在過去,就算犯了小小的錯誤,由於已經培養起企業的信譽,不見得立刻使信譽掃地。然而,今天的情報能在刹那間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小小的錯誤也會造成致命傷。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特征。這段話深刻地闡釋了信譽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建立信譽並長久地保持是何等的困難,它需要企業家們牢牢地記住守信二字。
(3)坦誠
無商不奸這句話恐怕是對那些走江湖,撈一票就走的騙子的生動寫照。然而,對企業而言,奸是絕對行不通的,現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與內部、外部的團結合作密切相關,而且企業之間或企業與它的顧客間需要建立長期的信任、合作關係,惟有這樣方能持續的發展,而真正的信任、合作必須建立在坦誠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