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應對有術,對症下藥成就高效溝通——多方應對的12大技巧(4)(1 / 3)

用好名聲激發客戶高尚的動機莫過於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在生活中,大多數客戶都會很自然的高估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有眼光、且講道理的人,這時如果我們能夠投其所好,以同樣的眼光來對待這樣的客戶,給予客戶一個很好的名聲,那麼,大多數客戶就會積極的答應我們的請求。

【案例分析】

有一家汽修廠,經營了已經有6年,由於積累了很多的老客戶,生意一直都非常的穩定。

一天早上,拖車拖回了一個老客戶的車子,是在上班的路途中出現問題的,客戶辦完手續就去上班了。晚上客戶來取車子,在維修單上簽了字,由於客戶沒有帶錢,寫了欠條答應第二天來結賬。

到了第二天,客戶反映自己的車子沒有修好,有些項目的收費不太合理,拒絕付錢。維修廠廠長知道這件事情之後,認為這完全是客戶的責任,於是指派當時為客戶修車的維修組長催繳欠款。

維修組長:“請您把修車的費用支付一下,這是您簽過字的維修單。”

客戶:“我覺得我的車子現在還有問題,在說了,我認為有些費用不是很合理,我拒絕支付。”

維修組長:“是我修車還是你修車?你憑什麼說沒有修好……”

維修組長和客戶爭論了一番之後,客戶仍然是拒絕支付費用,他回到廠裏向廠長說明了情況,廠長非常生氣,準備走法律程序和其大幹一場,車間主任聽到這件事後馬上阻止了廠長的衝動,經過對這位客戶以往的維修記錄調查,發現此客戶是一個非常講信用的客戶,他認為肯定是在催討的方法或者其他方麵出現了錯誤,於是親自去和客戶進行溝通。

見麵進行了簡單的寒暄之後車間主任說:“我想了解一下我們公司和維修人員那些地方做的不夠到位,以便我回去更正”

客戶頓時發起了牢騷,同時車間主任非常認真的傾聽著客戶的牢騷,同時親自為客戶檢查車子,等到客戶心情平靜下來之後,車間主任耐心地說:

“首先,由於這件事情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剛才通過和您的溝通,我覺得您是一個非常正直、明是非且講道理的人,我因為認識您這樣的朋友而感到高興,所以,我想請您看這份維修單,如果有什麼不妥的地方,還請您指出。”

客戶:“隻有一項拖車費用有點高,其他的都挺好”

最後,車間主任為其降了20元的拖車費,客戶很愉快的付清了剩下的費用。半個月之後,這位老客戶還為這個汽修廠帶來了6個新客戶。

從案例的開始我們可以看出,客戶並沒有堅決拒付維修費用,而且,經過調查客戶的信用是非常良好的,這時如果我們非常理直氣壯的去和客戶進行溝通顯然是非常困難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相信客戶是明是非且講道理的一個人,會誠心誠意的付清賬款。車間主任顯然做到了這一點,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他願意相信客戶是誠實正直的,從而用這種好名聲激發了客戶高尚的動機,使他理所當然的認為這些費用是應該的。

【巧手點金】

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不能夠確定客戶的真正動機,最好的方法就是假定客戶有一個很好的與我們溝通的動機,隻有使客戶相信自己確實有一個好的名聲,才能激發出客戶高尚的動機,從而使我們與客戶之間有效的交流。

自尊心是人的共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名聲,當然客戶也不例外。在激發客戶高尚動機時,首先,我們所表現出的不是虛偽的奉承,不要一開口就告訴客戶你是一個什麼什麼樣的人,如果沒有確實的證據的話,這會讓客戶覺得你很虛偽。

如果對客戶不是很了解,應與其進行短暫地交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根據客戶所表達出的觀點,發掘客戶所具有的好名聲。比如客戶講話直來直去,我們可以告訴客戶:“通過與你的交流,我知道你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所以……”等。客戶在聽到這樣的話之後,自然會表現出正直的一麵。

技巧38:學會把握時機達到最優溝通效果

【經典回顧】

我國文學家孔子曾經說過:“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意思就是說,在談話的過程中本來還沒有說到哪裏,而及早的就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這就太過於急躁,如果該說的時候不說,吞吞吐吐,有話不說,不看別人臉色說話,就相當於一個瞎子。

銷售員在與客戶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把握住時機,往往能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銷售員在發現客戶的成交信息之後,這時候最需要做的就是當機立斷,把握時機與客戶進行成交。如果銷售員認為客戶的成交欲望還不夠強烈,在等待一段時間,最後有可能會成交,但也有可能錯過了成交時機而丟失客戶。

當然,與客戶的溝通不光在於抓住時機,如果是這樣,那就相當於守株待兔,反而降低了溝通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創造時機,沒有路自己去開路,這才是一個優秀的銷售員所具備的品質。比如遇到一個不善於表達的客戶時,我們不隻是要向其推銷我們的產品如何如何的好,最主要的是引導,從他的不善於開口引導其開口,從他對我們的產品不感興趣引導發掘其的需求,而在他發現自己需求的時候,這就是我們需要把握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