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銷售渠道管理(2)(2 / 3)

C類客戶,主要特征是周轉慢、銷量小,主要原則是維持供貨、少量多次,保證上架和陳列。拜訪頻率每8天一次。

(5)路線調整。將A、B、C店以不同色彩標示在地圖上,觀察分布情況,對訪問路線重新調整,結合業務代表工作能力,本著合理利用時間、保證拜訪頻率、工作機會相對公正的原則分配工作區域,劃定工作路線。

如此分析、分類、調整,形成新的客戶等級表、工作路線圖開始新的運作。當然,這種調整不是可以一次到位的,必須隨時注意資料的更新,定期檢查、分析、整理、調整,直至達到業務管理、業務開展最優化。

三、渠道精耕的組織實施及檢查

(1)組織。由公司安排、要求強行實施。規定明確的時間進度,各辦事處經理負責,全麵推行,並作為工作考核、資源支持的依據之一。

(2)檢查。公司主要按照工作進度表檢查。包括文件圖表的檢查;組織的檢查;市場覆蓋麵的檢查;A、B類店的檢查;批發商、經銷商的檢查;銷售業績的考核。

(3)辦事處的檢查。辦事處經理對A、B店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對下屬業務主任進行工作檢查、資料的檢查與分析。

(4)業務主任的檢查。業務主任須對批發商、配貨商的市場覆蓋麵進行詳細了解,伺機擴大批發及配送層麵,以提高送貨效率並對下屬業務代表實施日常檢查。

四、渠道精耕的實施條件

(1)渠道精耕是在渠道構築完成的基礎上進行的細致化、深入化管理,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渠道,則談不上渠道精耕。

(2)渠道精耕是一種量化管理,準確及時的基礎資料是實施渠道精耕的前提條件,是渠道精耕的開始。

(3)渠道精耕是一個過程管理,由一係列的步驟組成,在此過程中,資料的更新、數據的分析是有效實施的關鍵。

(4)渠道精耕不僅是對業務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對人的管理,一線組織者的智慧、素質、工作態度、作風將決定實施的成效。

(5)渠道精耕涉及大量的數據處理過程,所有的經營數據、經營信息都反映在經營數據中,應用計算機借助專業軟件將是有效實施的有力工具。

五、批發商管理製度模板

第一條批發商銷售代表必須履行的職責

1.依據負責區域的銷售計劃,向所轄批發商合理分解銷售指標。

2.尋找當地最佳批發商,共同擴展渠道網絡。

3.做好批發商貨款回收工作。

4.對當地批發價格進行管理和監控。

5.做好批發商的庫存管理工作。

6.做好公司與批發商之間的信息溝通與反饋工作。

7.對所轄批發商給予足夠的支持、協助、管理、監控和評估。

8.處理好渠道之間的矛盾與衝突,維護公司品牌的發展。

9.做好對批發商和零售商的培訓工作。

10.依據公司銷售行政規範,做好日常行政工作和報表填寫工作。

第二條處理事務的能力

1.建立良好的生意關係。

2.發掘批發商的需要。

3.明確真正的需要。

4.找出有可能發展的機會。

5.表述解決問題的方法,推薦產品和服務。

6.了解推銷的好處(利益)。

7.滿足批發商個人及組織的需要。

8.讓批發商共同參與解決問題。

9.激勵批發商。

10.應付反抗。

11.尋求讚同。

12.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

第三條實際操作問題的能力

1.價格。

2.折扣點。

3.獎勵。

4.傭金。

5.銷售量。

6.產品突出點。

7.存貨。

8.產品組合。

9.交貨。

10.付款。

11.收賬期。

12.訂貨與交貨的間隔時間。

13.訂單流程。

14.裝運時間。

15.裝運狀況。

16.運輸事宜。

17.培訓。

18.促銷。

19.廣告。

20.理貨。

21.取消訂單。

22.拒收貨。

23.舊貨。

24.接單不發貨。

第四條基本資料

包括名稱、地址、電話、網址、負責人、聯係人、最佳走訪時間和員工數目等。

第五條財務狀況

要分析潛在的銷售額、產品銷售情況、月均庫存數、價格折扣和折舊等。

第六條競爭狀況

包括經營的競爭品牌、競爭品牌的銷售額、市場占有率及月均庫存數等。

第七條曆史情況

了解該公司的新老客戶、生意發展趨勢、鋪市或推廣方法、經營的方法及其銷售代表隊伍。

第八條其他重要情況

如銷售目標、批發商需求、需要的產品、采取的銷售策略、批發商關注的問題及敏感事項等。

第九條對批發商的評估形式

對批發商進行基本目標的定期評估(通常是按年度),根據評估結果,采取調整、激勵、重點幫助等措施。

第十條對批發商的評估內容

1.銷售額的浮動情況。

2.銷售額達到或超過當年指標的狀況。

3.批發商的銷售網點是否已廣泛覆蓋了所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