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儀手中握著體溫未退、餘香未消的玉佩,百感橫生,心想這小小玉佩與兩國出兵有何幹係?
副將騎馬來到身旁笑道:“末將以為這小公主對少將軍有點意思。”
李子儀淺笑道:“公主的確是個很有意思的小姑娘!”此時,東南麵火光衝天,濃煙滾滾,顯然突厥已中計。
李子儀興奮道:“速發信號,傳令三軍彙合,全線追擊突厥軍隊。”接著李子儀統領三軍,乘勝追擊,勢如破竹,大破聯軍,突厥騎兵在火海中葬送,死傷無數,剩下的也棄兵械甲逃之夭夭,不堪一擊。隨後唐軍長驅直入,以雷霆萬均之勢,重奪邊塞失去的城池關口,粉碎了西突厥聯軍入唐的美夢,西突厥從此一蹶不振。
李子儀派人重築工事,加強邊城的防禦力,過了寒冬,唐玄宗李隆基派來特使,宣讀聖諭,封年未滿十六歲的李子儀為鎮國少將軍,其他將官全部加官一級,論功行賞,士兵獲發三倍餉糧,登時皆大歡喜。
李子儀、哥舒翰、牛仙客、李光弼等回京述職,其他人鎮守邊關。此戰使李子儀名揚天下,英雄出少年,聲勢直逼乃父李雲天。
李子儀來到長安城,樂隊奏起歡迎樂曲,李隆基率文武百官,在城門前接風洗塵,迎接英雄們的凱旋而歸。返回皇宮的路上,百姓夾道歡呼喝彩,鳴放炮竹煙花,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氣氛熱烈,沸騰著百姓的感激和熱情。
聖賢大殿之上,李隆基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稱讚李子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李愛卿立此大功,不但擊破聯軍,西滅突厥,還與回迄議和,重新修好,兩國交流,友好往來,實在功不可沒,不知你想讓朕如何賞賜,金銀珠寶,良田美玉,佳人歌姬,隻要你喜歡竟請說來。”
李子儀天生談泊名利,並非貪財愛物之人,但想到現在雖盛世不久,卻黃河泛濫,饑荒處處,官占民田,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一年苛捐雜稅嚴重,與其把這些金銀珠寶,千戶之田被貪官汙吏霸占,倒不如自己做主分給真正需要它的人們,想到這裏,當即跪下道:“微臣有三個請求,請皇上成全。”
唐玄宗和百官都注視著他,不知他有何請求。李隆基好奇心喜道:“李愛卿快快講來!”
李子儀誠肯道:“天下之官,莫非王臣,天地之廣,莫非王土,微臣第一個請求皇上賜臣官田萬畝,由微臣做主,以皇上之名分給那些黃河泛濫失去家鄉的人,以安家棲居。天下,非一姓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微臣的第二個請求皇上賜微臣黃金萬兩,分給遭受饑荒的荒民,助百姓度過難關,把傷害減到最低。
“皇上,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居安思危,微臣第三個請求皇上免去百姓三年賦稅,同時征兵入伍,擴充兵力,訓練新軍,整頓軍紀,加強國防,內則平亂外可抗敵。請皇上恩準!”
此語一出,震驚滿朝文武百官,個個呆望暇思,有的暗想此子是否在戰場上頭腦受過重傷,怎麼竟能說出這等胡話。有的暗自佩服,心想此少年不但年少有為,天資帥才,文才橫溢,更是心胸廣闊,心係社稷,關乎天下百姓安危,果然是一代人傑。
而心懷叵測的人則想恨到,暗想此子如此天資橫溢,武學深不可測,又廣得人心,將來會成為自己奪權謀反的阻礙。對此少年隻有兩種手段,若不拉攏,就必除去。
李隆基雖好安娛樂,荒淫昏庸,但也不失一位頗有頭腦的君主,龍軀微震,滿臉喜悅,站起來背起手,氣宇軒昂一副君臨天下之勢道。
“李愛卿雖年紀輕輕,但卻是大賢大智之人,時刻為社稷著想,造福百姓,叫寡人怎能不高興呢,若我大唐臣民都象你一樣,盛世之局可千秋萬代,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