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一代如何教育富二代
很多有錢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遇到了麻煩,還有些有錢人對他們的子女從少年轉變成青年時感到擔心。一位有錢的父親成功地教育了他的兒子,其中有些建議值得其他人借鑒。
這個男孩一直離家在學校就讀,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生活花銷需要多少錢。父親和兒子經過協商,固定了兒子每個月零花錢的數目。這筆錢包括買衣服、住宿和娛樂等的費用,但不包括看醫生的錢。他們毫不費力地就達成了一致,確定了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數額——非常適中的金額。
漸漸地,為了男孩的將來,這位父親希望開始培養這位年輕人。他又與兒子進行了交談,他告訴兒子打算給他一大筆錢,希望他能明智地投資,從而掙出自己的零花錢。
這個兒子因為父親對他的信任而感到非常興奮。
這筆錢按時地以這個年輕人的名義存進了一家信托公司。兒子問父親將錢投資在證券上是否明智,父親拒絕表達自己的意見,但建議他跟這個銀行的官員談談。
年輕人照父親的意見去做了,再也沒有向他的父親谘詢,他自己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投資。在投資之後,而不是投資之前,他告訴父親他做了哪些投資。
現在這位年輕人非常關注投資領域的一舉一動。
“後來,”這位父親告訴我,“我給了他更多的錢用於投資,這樣他就有更大的機會,通過明智地選擇投資項目來增加銀行存款。這樣,我希望當將來需要他承擔重大責任時,他不會失控或不知所措,而是會把明智的投資看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他的青年時期,增長他的眼界,他就有機會學會如何花錢和如何攢錢。這樣的話,他就什麼都見識到了,投資、花費和存錢對他來說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學習教育那些注定要繼承大筆財富的年輕人,這難道不是一個明智的方法嗎?
不要因為忙碌而忽視朋友
卡拉馬佐(地名,位於美國密歇根州)蔬菜羊皮紙公司的總裁J·金德爾伯格描述了一件小事。這件小事他寫在了致顧客和朋友們的定期信件上,我認為我們都應該用心記住這件事。
“有人輕輕地敲我們辦公室的門,我打開門,看到門口站著一位80多歲的老人。他是一位善良親切的人,我們多年的老朋友。但是由於我們總是忙於工作,再加上他已退休,我們失去了與他的聯係。事實上,是我們忽視了他。”
“我們給他拿了把椅子,他坐下來,老淚縱橫地說,‘我不得不來看你們了,我不總是出門,我的很多老朋友都已經去世了,當然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又太忙。今天早晨我走在大街上,看著行人,他們也都看著我,他們匆匆走過沒有人跟我打招呼。但是我太想看看熟悉的麵孔、聽聽熟悉的聲音了,所以我就來看你了,但是我不會打擾你的,我知道你是個大忙人……’”
“這位老紳士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又被我們輕輕地拉回到椅子上。我們說他願意待多久就待多久,最後他離開的時候,我們還告訴他,我們過幾天就去他家看他。我們真的打算去,可是事務總是堆積如山,讓我們分身乏術。今天早晨,我們聽到這位老人過世了的消息,現在我是充滿了懊悔。”
“我們商人是不是太過沉迷於生意,而總是忘記要偶爾拜訪一下朋友?我想是這樣的。”
多數人都必須一點點獲得救贖
一位有影響力的傳教士曾說過:“有人一夜之間突然從罪人變成了聖人,這種事確實有過,但大多數人都必須是一點點地來獲得救贖。”
這句話不也適用於商界,適用於個人和企業嗎?
然而你是不是經常遇見那些等待著“幸運之神”垂青、希望自己一夜暴富的人呢?同樣有些企業也總期盼著類似的奇跡發生。
我所知道的大多數成功人士和企業都是“一點點成功的”。
有時確實有過,某位投資者或工程師或工薪族突然成名了、富有了。有時我們也會看到某些企業一夜成功了,就像維克多留聲機公司在失敗之後突然又恢複生機一樣。林德伯格先生轉眼間就成為名人,範斯維林根兄弟倆突然在運輸業聲名鵲起。庫裏奇曾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中西部銀行家,卻當選為聯邦儲備局的局長。通用公司的股票突然飆升到極高點,使每一個責任主管和大戶股票持有者迅速地變成了百萬富翁。無線電發明出來了,看吧,立刻又會出現一大批百萬富翁。
沒錯,確實有些個人和企業一夜之間就發生了轉變,一夜之間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夜之間創造了奇跡。
但即便是在這些例子裏,如果深入、細致地觀察,你也會發現其實在這一夜成功表麵的背後也是“一點點救贖”的過程。